形态,是人们能观察到或触摸到的物象。形态的“形”,是形状、形象,是物象的外貌。“态”是态势、状态、姿态,是事物内在运动在外形上的表现。形态是由点、线、面、体、肌理等基本元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静止的造型和运动的神态。形态不仅具有二维和三维的特点,同时,由于其运动的属性,还具有四维的,即时间的特性。
印刷书籍设计追求形态美
形态,是人们能观察到或触摸到的物象。形态的“形”,是形状、形象,是物象的外貌。“态”是态势、状态、姿态,是事物内在运动在外形上的表现。形态是由点、线、面、体、肌理等基本元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静止的造型和运动的神态。形态不仅具有二维和三维的特点,同时,由于其运动的属性,还具有四维的,即时间的特性。
与自然形态相对应,书籍形态属于人为形态,是人类为了满足信息储存和传播的需要、为了满足人类阅读和生活的需要,对自然形态进行了符合书籍性格的艺术处理而设计出的书籍样式。对形态美的追求,能够使书籍整体审美趣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历史上,书籍形态主要服务于人类文明的传播,是为满足人类文化的传承而设计的知识载体。由于当时社会的科技发展水平和人民文化生活状态等因素的制约,书籍形态更加注重其外在物理性构造,书籍的装订方式常常成为决定其最终形态的重要环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当前书籍形态的主要功能不仅是记录和传达信息,更逐渐向满足人类愉悦阅读的审美需求和自由生活的需求上转变。现代书籍形态设计概念正是为了服务于人类新的审美和生活需要而提出的,是对较为片面的静止的传统书籍装帧概念的发展。
它是书籍内在的理性结构和外在的物性结构的有机统一,其理性结构是丰富易懂的信息、科学合理的构成、时间空间的驾驭、条理分明的层次、起伏跌宕的旋律、相得益彰的图文等等要素共同构成的书籍内容的流动之美,其物性结构是美观、方便、适用的书籍直观造型的静止之美。正是书籍的外形美和内在美的珠联璧合,才能产生形神兼备的书籍形态。同时,由于书籍形态潜在的流动性特征,使她不仅具有三维的空间感,还具有四维的时间性,书籍形态的完整展现也必须通过读者的翻阅过程才能实现。
当前,我国书籍设计对形态美的追求,是书籍整体性设计理念在审美功能上的进一步开拓。在书籍形态美的体验中,读者能充分享受到工业社会所极度缺乏的精神愉悦和自由感受,能在高度的工作压力之外获得一方精神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