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结构的设计
平面结构的设计,就是创建平面视觉元素的空间排列关系。尽管使用相同的要素在平面中会有无数种构成的形式,但是一定会有几种最能够唤起读者的心理反应。因此,研究不同平面结构设计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力,将有助于我们对平面作品构成含义的理解。
(一)潜在结构
平面在设计师的眼里不再是“一张白纸”的概念,而是由各种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组合的空间。我们预先在心里划分的不同形状所形成的平面构成形式就是平面作品的潜在结构。任何矩形的平面都有四条边线和四个角,人的视线顺其周边运动,会在角上停留片刻,然后继续运动,形成四条潜在的线。把四个顶角交叉连接将产生两条对角线,其交叉点即平面的几何中心。
利用四条边框线与对角线,可以形成许多不同的平面结构变化。经过平面中心引出的垂线和水平线,与边框线相交后,形成四个居中排列的长方形结构。当将一个点放置于水平或垂直轴线上时,给人稳定的感觉。当该点偏高于中轴线时,则产生新颖的动感。平面的潜在结构不在平面中,它首先存在于设计者的心中。将这些线与点以不同的方式连接,就可演变出各种各样潜在的平面结构。这种多变的平面构架形式有助于调整平面结构的平衡,使布局看上去更自然、合理。
(二)多维结构
平面的多维结构,就是在二维的平面上创造三维空间的立体感、纵深感。在平面设计中,多维结构的表现是在对平面结构的空间透视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通过平面构成中各要素的景深对比、正与负的空间关系,使平面呈现多维的结构特点。多维平面结构创造了空间的立体感,引导读者抽象出多维的空间关系。有些设计师不受透视法的束缚,采用自由的编排方法,把具有不同透视关系的空间自由组合在一起来表现抽象的立体造型。这种在实际生活中找不到的、不合理的“透视关系”,使多维结构平面产生了强烈的视觉魅力。
立体的形都具有一定的空间深度,所以,在平面结构设计时,可以利用大小长短、形态虚实的对比形成远近关系;利用重叠产生前后关系;利用放射线表现空间的景深;利用平行线的疏密关系形成透视点的消失感;利用平面的设计技巧创造视觉的空间关系。
(三)网格结构
网格结构是当前国际上普遍使用的一种平面构成的结构,最典型的媒体形式就是报纸和杂志。它是由早期的骨骼结构发展与延伸出来的,是建立在数学思维信息整合的基础上,借助规则的分栏结构而展开的设计结构。
在网格结构的平面设计中,首先要在平面构成中确定版心(在版面上放置设计元素的区域)尺寸以及分栏的数目、宽窄,空白的大小。随后,将图形、图片和文字置入这些网格中,其内容应严格按栏的序列进行配置。一本书、一份报纸里面的网格结构应该是一致的,以此形成平面结构的基本风格。但是,有些平面设计作品,如期刊内不同栏目的网格不一定局限于一种形式。此外,在网格中置入的内容也可通过各种设计元素的不对称组合在统一中寻求变化。

平面结构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