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伪印刷前暗记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根据设计手法的不同,暗记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缩微
暗记最常用的设计手法是采用缩微的方式,将文字、数字、符号、标记等缩小到一定程度,隐藏在设计稿的某些特殊的位置,不易被人发现。
这些缩小的文字、数字、符号、标记等必须保证印刷质量,且清晰可辨。例如,在2005年版10元人民币背面的三峡风光钢版雕刻图案中,隐藏了ZQM字样的文字。隐藏的文字和背景相互融合,所以很难被发现。
2005年版20元人民币背面的桂林山水钢版雕刻图案中,隐藏了“九九”字样的文字。隐藏的文字笔画清晰,与背景完美融合,在放大镜下清楚可辨。缩微形式设计的暗记符号很小,肉眼很难分辨,需要借助10~60倍的放大镜才能观察到隐藏的信息
2)异构
异构,即对文字、数字、标记等某些不起眼的位置进行一定的修改,使其与原来的文字数字、标记等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一般不易被人所察觉,因而起到暗记防伪的作用,一般应用在字数较多的说明性文字段落中。由于说明性文字一般都比较大(5号字左右),因此知道暗记位置和修改形式的人容易识别。同样,此类暗记的印刷也必须保证印刷质量,清晰可辨,其要求比缩微形式的暗记更高,因为一些微小的改动很容易受印刷压力的影响而丢失。
3)替换
在一些周期或重复排列的图形、图案以及缩微文字中,将其中的某一个或多个重复的图案替换成其他图案,视觉上不会有明显的变化。通常在一些特殊位置的图形、图像加网网点中进行此类暗记的设计。辨别时同样需要借助10~60倍的放大镜才能观察到。
4)其他形式
暗记不仅存在于印前设计过程中制作几个简单的缩微图案或者修改文字,也可以采用些特殊的标记材料,借助特殊的检测仪器或工具进行暗记的识别

防伪印刷前暗记的表现形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