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常用术语(四)
(31)绝网( no screen dots)。在网目调的画面上没有网点的部位称绝网。像连续调原稿的极高光处,加网以后该就应该是绝网的。
(32)反差( contract)。画面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连续调画面,反差可用最高密度减最低密度,用密度差表示;网目调画面的反差可用积分密度来表示,也可用网点覆盖率之差来表示。
(33)偏色( color cast)。指画面上的颜色失去平衡,偏向某种颜色。如果彩色原稿出现偏色,轻的可通过分色时颜色校正来解决,重的就是颜色校正也不能达到好的效果,这样的原稿一般就不要用了。印刷品出现偏色的原因,一是分色片的三基色没有掌握平衡,二是印刷中三基色油墨用量失去平衡。
(34)色偏( color cast)。专指彩色印刷黄、品红、青三基色油墨颜色不正并偏向另一种颜色。由于三基色油墨有一定色偏,在制作分色片时必须进行颜色校正。
(35)平网(int)。指一种网点百分比的色块,没有颜色深浅变化。在版面上常用作铺底的色块。
(36)控制条( color bar, control trip)。是实施印刷质量数据化测控的重要媒介。它是运用精密技术,把网点、线条和实地等几何图形制作在胶片或电子文档上而获得的一种测试工具。它由许多具有不同功能的测试区、段、块组成,用于判断和控制拷贝、晒版、打样和印刷时的图文信息单元转移时的质量情况。
(37)字体(font)。即文字的形体。汉字的印刷字体有宋体仿宋体、楷体、黑体等。自从有了照相排字以后,可以通过镜头变形生成长体、扁体和斜体。在计算机排版系统中,字体种类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通过计算机计算,也可以使字体加粗、拉长、压扁和倾斜,一套字体可有多种效果。改字体也只需要在排版时加命令或通过鼠标点击选择就很容易换成其他字体,这些在活字排版、照相排字时是需要重新拣字组版的。
(38)字号( type size)。印刷活字字身从大到小排列的编号在活字排版的时候,不同字号需要重新制作一套字模。因此不可能有无数字号,而只选择一些高度加倍后能够与其他字号相同的以方便在排版时排齐。这样的字号在一百多年来沿用下来,主要为初号、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小四号、五号、小五号、六号、七号等。而在照相排字虽然可以通过改变镜头的倍率来改变字号,以级数来表示字号的大小,每增加一级则边长增加0.25mm。在排版后需要改变字号的时候需要更换镜头重新拣字。在计算机排版系统中,同一种字体的字号理论上可以无级改变,一般以点制来表示,点( point)也常常音译为磅。在排版时,从习惯上讲也沿习活字排版的字号的方式,但越来越多地以磅数来表示字号的大小。
(39)矢量字库( vector fon)。矢量字库以一个笔画的起始、终止坐标,半径、弧度等参数来保存每个字符的信息。在显示、打印这一类字库时,要经过一系列的数学运算才能输出结果,从理论上说,这一类字库保存的字符可以被无限地放大,笔画轮廓仍然能保持圆滑。印刷时多采用此类字库。
(40)点阵字库( dot matrix)。是把每一个字符都分成有限个数的点阵,例如16×16或24×24个点,然后用每个点的有无来形成汉字,由于点阵字库最初是作为显示字库使用的,后来虽然有更精密的点阵出现,但点阵字库放大后文字边缘会出现锯齿或台阶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