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版印刷生产流程
凹版用于出版物的印刷在国内比较少。凹版印刷早期用于印刷大印量的画报,如《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在胶印发展起来后,凹版印刷已经基本上不用于出版印刷了,现在在少量单色或彩色的产品中还能看到,例如画报、挂历等。凹版印刷的印刷品的墨色厚实,层次鲜明、立体感强。在国外,凹版印刷用于出版印刷的比例还比较高。
凹版印刷所使用的印版与凸版印刷的印版相反,其图文部分(着墨部分凹下),低于空白(不着墨)部分。印刷时,所用圆筒形印版全部着墨,然后在刮墨刀的作用下,刮去空白(凸起)部分的油墨,留在凹下(图文)部分内的油墨,在压力的作用下,转移到承印材料上,完成印刷。
1.制版
凹版制版的图文排版可以采用其他印刷工艺的图文排版工艺但是无须加网(虽然也有使用加网方式去制凹版的工艺,但不常见,不在此说明),制作出供制版用的原版(胶片),再用原版制出或直接雕刻出供印刷用的印版。
凹版制版技术可以有手工的、化学腐蚀的、机械雕刻的等几种,手工或机械雕刻凹版印刷工艺流程以金属(主要是铜板和钢板)为版材,在金属板平面上直接雕刻出凹下的图文制成凹版进行印刷,目前只应用在具有防伪特征的有价证券凹版印刷中。化学腐蚀凹版印刷工艺流程利用化学品对金属(主要是铜板和钢板)的腐蚀性能,在金属板平面上或圆弧上腐蚀出凹下的图文制成凹版,然后进行印刷。通过胶片对涂布在凹版滚筒上的感光层曝光,经过处理,使非图文区域的感光层硬化,起到保护金属表面的作用,而图文部分经过化学品的腐蚀,获得深浅不一的凹陷。
因此也把这个包括感光工序的化学腐蚀工艺称为影写版。在印前数字化以后,可以直接用排好版的图文形成的电子文件来驱动雕刻头对印刷的金属表面进行雕刻。这样的工艺称为电子雕刻凹版。这种工艺流程主要利用电子机械雕刻、激光雕刻、电子束雕刻等手段直接在凹版滚筒上雕刻出下凹的图文,并利用这种印版完成印刷。这种工艺流程也可以用于非数字式的电子雕刻。但目前多为数字式电子雕刻凹版印刷工艺。
2.印刷
凹版印刷由于印刷机的自动化程度高,制版质量好,因而工艺操作比平版印刷简单,容易掌握,工艺流程如下
印前准备→上版→调整规矩→正式印刷→印后处理
凹版印刷的准备工作包括:根据施工单的要求,准备承印物、油墨、刮墨刀等。出版行业使用凹版印刷的主要承印物是纸张。凹版印刷纸指用来印刷画报的纸张,纸质洁白坚挺,组织细致均匀,伸缩率小,具有优良的平滑度和耐水性。用于印刷美术图片、有价证券和需较长期保存的文件等。凹版印刷纸的原料全部用漂白化学木浆,有的也掺用部分漂白麻浆、漂白棉浆等。通常用长网造纸机抄造。成品有卷筒纸和平板纸之分。作为正文印刷时,也可以使用定量低的其他纸张。凹印对纸张的要求并不高,因此很多纸张都可以用于凹版印刷
凹版印刷油墨采用挥发性溶剂进行稀释,黏度低,流动性好,附着力强。常用的溶剂有甲苯、二甲苯、汽油、酒精等,印刷前在油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稀释,最好过滤后再使用。由于使用的溶剂具有挥发性,一般需要对溶剂进行回收处理。从环保角度讲,也有比较大的问题。
凹版印刷机最主要的特点是使用刮墨刀刮除印版空白部分的油墨。刮墨刀是依照印版滚筒尺寸特制的钢片。刮墨刀刃必须呈直线,若出现“小月牙”式的伤痕,便会在印张上出现很宽的斜条,即发生空杠子现象。
印版是凹版印刷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印刷质量,上版前需对印版进行复核。检查网点是否整齐、完整,镀铬后的印版是否有脱铬的现象。文字印版,要求线条完整无缺,不能断笔少道。印版经详细检查后,才可安装在印刷机上。
上版操作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好版面不被碰伤,要把叼口处的规矩及推拉规矩对准,还要把印版滚筒紧固在印刷机上,防止正式印刷时印版滚筒的松动。
印刷前的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再仔细校准印版,检查给纸、输纸、收纸、推拉规矩的情况,并作适当调整,校正压力,调整好油墨供给量,调整好刮墨刀。
刮墨刀的调整,主要是调整刮墨刀对印版的距离以及刮墨刀的角度,使刮墨刀在版面上的压力均匀又不损伤印版。
在正式印刷的过程中,要经常抽样检查,网点是否完整,套印是否准确,墨色是否鲜艳,油墨的黏度及干燥是否和印刷速度相匹配,是否因为刮墨刀刮不均匀,使印张上出现道子、刀线、破刀口等。
凹版印刷的工作场地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将有害的溶剂气体排出。有条件的要对溶剂进行回收。印刷机上的电器要有防爆装置,经常检查维修,以免着火。

凹版印刷生产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