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的其他装饰材料介绍
材质是book书籍设计的重要表现形式,选择不同的材质会产生不同的设计效果,进而传达出不同的书籍内涵。纸张以它本身独有的自然痕迹,通过纤维的经纬纵横,色泽的自然细腻,尽情地彰显着纸张的无比魅力。纸张的美不仅为我们的“书式”生活增添了无尽的愉悦,同时也使生活在快节奏中的人们放慢了脚步。
如何运用材料语言的设计体现书籍的内涵和精神,这就需要设计师充分了解材料的心理特性。不同材质能产生不同的心理特性,例如:木材,来源于大自然,属于自然材质,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木材纹理和年轮还能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竹藤,给人一种清新、淳朴、典雅的感觉。
金属,给人时代感强、冰凉、机械的感觉。塑料,给人一种现代、轻盈、时尚、张力、色彩鲜艳的感觉。玻璃,给人易碎、光滑、透明的感觉。织物,给人以富贵、柔软旧的感觉。皮毛的柔软、细腻、温暖,具有强烈的富贵感,女性气息浓重。设计师应充分理解材质的心理特性,发掘材料的内涵并大胆尝试和创新,让材料语言发挥最大的艺术价值随着现代书籍设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材料被运用到了设计之中,使得书籍所用的材料也呈现出多样化。
除传统的纸张之外,木材、竹藤、金属、塑料、玻璃、织物、皮革、橡胶泥塑等材料也被广泛运用到设计之中。丰富的材料拓展了书籍设计的表现空间,材料的创造性运用使书籍的形态更加丰富多彩,增强了人们的阅读欲望。
肌理效果也是材质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不同的质地有不同的物理特征,这些肌理形态会使人产生多种感觉。肌理可分为自然形态的肌理和人工形态的肌理。自然形态的肌理来自自然的纹理质地,给人以大自然的亲近美感。人工形态的肌理通过机器加工产生,如塑料、合成金属、人造皮革等,或粗糙或光滑,给人以精密、理性、稳定的心理感觉。适当运用肌理效果,在书籍设计中会给阅读者带来全新的感受,起到一种特殊的效果。设计师常常抱怨我们的书不如发达国家的漂亮,装帧材质的落后确实是重要原因之一。
如今,我国经济的腾飞极大地促进了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这种促进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装帧材质的质量与发达国家的水平越来越接近,我们的一些优秀图书的装帧材质之精美,甚至赢得西方出版家的称赞;另方面,装帧材质的现代化,促进了书籍装帧设计观念的升华,我国书籍的装帧材料越来越讲究档次,讲究品位,讲究材质的文化内涵。材质已经成为表达书籍装帧设计创意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物质的不断丰富,从根本上改变着我国书籍装帧艺术的面貌
书籍设计是一种立体的思考行动。那种以绘画形式的封面和千篇一律的正文版式为基点的装帧只是外包装。书籍设计应包含:书籍形态策划、信息内容编织、视觉图文构成、纸张工艺的设定等,是从“皮肤”到“血肉”的三次元的有条理的体现,以往的观念割裂了外表与内在的呼吸关系。书籍中材质的运用往往是决定整个书籍给人信息表达的基本形态,制作书籍的材料为书籍的使用者提供了第一环境。犹如一道美味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总是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千差万别的书籍制作材质,更是会赋予书籍不同凡响的效果
设计师们必须承认材质美,它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并在一般情况下成为构成艺术作品美感的基础形式。装帧材质的美,虽然也属于最初级的审美,但是,同样也是构成书籍装帧设计之美的基础要素之不同材质能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触觉感受,好好地理解材质利用材质,往往能为设计锦上添花冯骥才的《灰空间》一书,设计师设计得非常简洁,没有任何插图,只有左下角书名和作者签名,但是此书给人的感觉却很厚重并且高档。
其关键就在封面所用的有肌理的艺术纸张上,感觉空灵却不单薄试想大片的留白空间,如果运用在普通的铜板纸上,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当然,相对普通纸材质,它们的成本和便携性就不够了,但作为礼品书和发行量较小的书籍完全可以改变书籍的材质。从视觉本身的意识形态改变,突出“书”自己的特性。使视觉思维的直观认识(视觉生理)与视觉思维的推理认识(视觉心理)获得高度统一,以满足人们知识的、想象的、审美的多方面要求。

book的其他装饰材料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