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印刷构图的构成要素
(一)内容要素
内容包括文字、插图、标志。内容要素必须转化为点线面等形态要素,才能按照平面构成的原理构成画面。在形态化的过程中,以准确传达信息为第一要素,切记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的美感而忽略了要表达的第一信息要素
(二)形式要素
构成平面设计的形式要素很多,但直接作用于构图的主要有三种,画幅、边框和地子。
(1)画幅,考虑其尺度和形态
(2)边框,对画幅的边缘进行线形处理,具有跟定画幅、强化画面、增强视觉冲击力的
(3)地子,画面中为了衬托主要形象而采用的一定面积的色域或图形形象统称地子。
(三)关系要素
平面设计中,文字、插图、标志、地子和边框等设计要素分别呈现出相对独立的形态,要将这些不同的形态组织在一起,首先要解决好形态与形态之间的关系,突出和强化主要的形态构成主次形态的视觉秩序服务与视觉传达的效果。在构图的形式中,一般存在形状、位置、面积、方向、层次等关系要素
(1)形状关系。设计要素的形态差异,如大小、长短、宽窄、方圆、曲直、简单与复杂等
(2)位置关系。位置的变化影响人们的注意力,还会形成相离、相接、相叠等关系,造成密集和疏散的对比。画面中心一般是视觉的关注点。
(3)面积关系。不同面积大小的视觉冲击力也不同,而设计要素的形态被称为正形,衬托正形的地子是负形,正形和负形的和是整个画幅。正、负形的超常变化会造成正、负的转换
(4)方向关系。形态之间横竖、正斜、平行、成角等方向差异,营造注意力。一般情况下,方向对比强的注意值高,方向对比弱的秩序感强
(5)层次关系。层次之间的相叠会造成前后变化,在二维空间营造三维的效果。第一层突出,有前进感,适合安排主要形态;第二层和第三层则有后退感,可安排次要形态。

平面设计印刷构图的构成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