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书籍印刷的装订分析
创新是一种思维模式,它创造的是一种资源,创新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和长期材料的积累。创新并不是抛弃传统,而是古为今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突破传统方式。在概念书籍的装订方式上,传统的装订方式也同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无论是中国传统的装订方式还国外传统的装订方式都可以拿到概念书籍设计中来。
线装是书籍装订的一种形式,又称中装、本装、古装。线装书籍是中国传统的书籍的最后书籍形式,又分为平装和精装。它的工序繁多,主要工序有开料(裁页)、折页(又称折书)、排书、线订、印书根等等十几道工序。线装书的装订打空也很有讲究,一般的书籍只有四孔,称为“四眼装”,较大的书籍会增加两空,称为“六空装”
。成集的线装书一般会用书函或书夹包装,以保护书册,便于收藏还可以增强书籍的艺术感,动律虽原,原书承载了众多优良的传统文化,以至于它本身就成了一种意象。线装书简单来说是一本书,但更是一种文物,同时又象征着身价与学间。再者,线装书拿在手里较为轻便,它既可以摊开来读,又可以卷成一卷握在手里,工艺精美经典大方、让人赏心悦目,行走坐卧都可以随意阅读,在或思或读间让人感觉亲切而雅适。
说到底,概念书籍利用线装这一形式正是看中了线装书的这些优点,希望人们在书籍形态上获得一种文化感,一种亲切舒适感。例如由著名书籍设计家吕敬人先生设计的《怀珠雅集》,该书线装的方式为体现浓厚的书卷气息和中国文化特质发挥了重要作用。书籍强化了书卷的文化气质,演绎了古典书籍形态的情趣,无可厚非,线装这一形式的运用在达到作者意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概念书籍设计在利用线装这一传统装订方式时并非是一味地照搬,而是吸取其精华,再加上其他的创新成分。设计师需要充分利用古籍的视觉元素,同时考虑到当代人的阅读审美情趣,最终达到古为今用。例如《桥被烧断了》(wihBridges Burned)这本书,它是研究交互式打印的系列设计之一,它不仅采用了日本刺式装订技术,还同时使用了反向法国折叠技术,把故事内容隐藏在了页面之中,这就要求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撕开书的各个章节才能够继续阅读下去,在把书大卸八块的同时进行阅读。
该书的规格为100mx×20mm,小巧轻便,可以轻松握在手中。书籍线装与手工穿孔的方式给人浓厚的文化气息与亲切贴近感,加之法国的反向折叠技术又给了读者另一种阅读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