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书籍印刷设计整体化的设计观
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里,书籍被认为是平面的视觉载体,被局限在狭小的二维思维中,所谓的书籍设计也只是徘徊、滞留在“封面设计”之中。但随着设计观念和设计体制的变革,书籍设计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立体的、多侧面、多层次、多因素的整体系统工程。
美在于整体,也是自古以来中外思想家、美学家都认可的一种观念。孔子说“《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这其中的“尽”则表达了“全部、整体”的含义,是一种“尽善尽美”的整体化审美理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曾说:“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在于美的东西在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
在德国一年一度举行的“世界最美的书”评选,已发展成为一项世界性的重要图书文化活动。它的评选极具权威性,也有着很高的学术性和文化价值,对国际书籍艺术潮流有着显著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它的评选标准为:形式与内容的一,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和谐:书籍的物化之美,对质感与印制的水平的高标准;原创性,鼓励想象力与个性:注重历史的积累,即体现文化传承。”这些标准的建立,说明了一本优秀的书籍设计必须是系统化和整体化的运作。书籍设计在强调功能性的同时,还应重视整体性审美表现。在书籍设计中特别要注意书籍的构成元素和平面元素对于整体设计产生的影响。
书籍设计的发展令书籍的结构和形式变得越来越丰富,从书籍的物性结构上看,包括函套、护封、封面、环衬、扉页、正文、隔页、版权页、书脊、封底等等;从工艺程序上看,包含开本大小、纸张或其他材料选择、印刷方式、印后处理、装订式样。
书籍设计的整体性不仅要做到书籍每个局部设计的合理,还要统筹考虑局部与局部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局部元素与整体格调的契合,使之和谐共生。利用整体性的概念将各个要素之间富有层次节奏地融合,达到外表与内在形态与神态的完美统一。这种以理念为诱因凝聚成的表现力正是书籍艺术的魅力和价值所在2注重书内容与设计元素的整体性关系。
吕敬人先生曾和“世界最美的书”评审主席鸟塔探讨过“什么是最美的书”鸟塔表示书籍的设计不仅仅要封面好看,而是整体概念的完整,一本好书不仅在于设计的新颖,而且在于书的内容编排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书籍的平面视觉元素包括文字、图像、色彩。在秉承整体化设计的运用中,文字语言发挥着内在潜力。内文、标题、跋、旁注、页码这些元素的设计要注意整体的规划运算:字体、字号、字距、行距要经过细微计算:文字横排、竖排的组合变化,文字与空白的疏密节奏及导向性要仔细推敲:而插图、图表、照片、装饰图记号、暗号、饰纹、点、线这些可视图像不仅仅要合理利用,还要做到多样化、个性化、趣味化等。在色彩的使用上,要把握色彩的个性情感和书籍表达内容的一致性,充分发挥色彩在书籍设计中的视觉敏感效应。
“书籍的设计要关注书籍构成的每个环节,在秉承原著信息的基础上,将各个素材纳入整体结构中加以配置和运用这样可以使各要素在整体结构中焕发出比单个符号更大的表现力,并以此构成视觉形态的连续性,诱导人们以连续流畅的视觉流动性进入阅读状态。”

现代书籍印刷设计整体化的设计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