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印刷设计存在的问题一:创新能力薄弱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我国书籍设计取得了很大进步。然而,在看到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问题的存在。
我国书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其一是创新能力不足,出现了较多的跟风和模仿,甚至抄袭;
其二是对形式表现过于看重,甚至有时会不惜牺牲书籍内容“削足适履”;
其三是内容形式风格杂乱,造成整体面貌不和谐。
书籍设计和其他的设计一样都是以“创意”为核心,而创意的关键就在于创新、创造。只有那些把握了市场需求,对目标读者用心研究,明确自身风格与品味并且在创作形式上互为关照、自成体系的设计,才称得上是真正优秀的书籍设计,才能真正让好的书籍内容进一步“增值”,塑造出特点鲜明并为受众认可的优秀书籍作品来。
然而,我们可以从市场上的一些书籍作品的设计上看出,因为缺少准确的定位与创新设计思想而步入了盲目的“跟风”之中,刻意地模仿其他书籍的形式表现。例如,面上各种财经类书籍封面设计多数采用抽象的线条和图表;而人物传记类也多使用照片加书名的形式,甚至连运用覆膜、UV、起凸等印刷工艺都相同,造成千人一面的雷同效果,使得根本无法从同类书籍中脱颖而出,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读者。
这些情况一方面可能是出版社急功近利的结果,还有就是书籍设计者个人素质参差不齐造成。尤其是像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个人电脑的普遍应用,使得一些人在掌握了电脑软件的各项功能之后,就以为自己能胜任平面设计的工作了,他们习惯性用眼花缭乱的特效字体加上图片进行公式化套路的拼凑设计出来的书籍显得直白和单调。此种同质化的现象,使得许多书籍设计缺乏明确和稳定的风格定位,容易受市场因素的干扰,造成人云亦云的“跟风”潮。
这些问题的产生,说明书籍设计还需要继续成熟,需要提高整体文化素养强调厚积薄发,鼓励创新意识,增强处理不同题材设计时的应对能力,让书籍设计沿着健康发展的道路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