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印(烫金)工艺的基本要求
烫印设备就是各种型号的烫印机,基本类型是平烫和滚烫。烫金工艺三大要素:温度、压力和速度(时间)。对烫印质量的基本要求:该烫印的地方要全部烫到,不该烫印的地方要不留一点烫印残迹。印痕平滑整洁、无变暗、无彩虹色、无皱纹、无折痕、无飞边
(1)烫印温度
烫印温度是烫印的主要工艺参数,是指在正常烫印过程中烫印版表面所达到的温度若温度过高,会造成基膜层和其他层转移黏化,不易分离,同时温度过高会使电化铝层向四周扩展,出现糊版,图文发虚字迹模糊甚至粘连;若温度高到一定程度则会使电化铝颜色变暗失去金属光泽,甚至焦化。温度过低,电化铝胶黏层和剥离层不能充分熔化,烫印时电化铝箔不能完整转移,会出现图文发花,露底或烫印不上等现象。
因此,温度的控制是烫印的关键,但是烫印版的温度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它在一次烫印过程中,会有下降回升的起伏变化,即电化铝和烫印物每烫一次要从电热版中吸收一次热量。
般烫印机都有自动控温装置,简单的可用调压器控温,试压烫后,稳定在某一个电压使用。最佳烫印温度的确定需要考虑电化铝的型号及性能、烫印压力、烫印速度、烫印面积烫印图文的结构、印刷品底色墨层的颜色、厚度、面积以及烫印车间的室温等。当烫印压力较小,机器速度快,印刷品底色墨层厚,在车间室温低的情况下,烫印温度要适当提高,通常控制在70~80℃。
当最佳温度确定之后,应保持温度恒定,温差尽量不超过士20℃,以保证批产品的质量稳定。通常,HIPS、ABS等塑料的烫印温度为120~150℃。需要注意的是,烫印机测温点的位置大多设在加热器部分,而烫印硅胶板表面温度与温度表上所示温度有一个差值,这个温差往往在40~80℃。
烫印温度正确与否,可凭经验在烫印的印痕和烫印膜的残膜上看出。如果温度偏高,残膜的印迹边缘会出现彩虹或严重皱纹,甚至烫破。温度偏低,印迹就会不完整或者完全未转移。
(2)压力
烫印压力是指烫印瞬间烫印版版面所受到的压力。在烫印过程中,熔化后的电化铝胶黏层是靠压力来完成电化铝转印的,在整个烫印过程中存在着3个力:一是电化铝从基膜层上剥离下来时产生的剥离力;二是电化铝与承印物之间黏接在一起的黏接力;三是承印物表面的固着力。因此,电化铝所需的烫印压力要比一般的印刷压力大,在2.45~3.43MPa范围内。因此,压力的大小和均匀性直接影响了烫印的质量。压力过大会糊版和印迹变粗;压力太小则会产生烫印不上、露底等故障
烫印时要先试压,压力由低向高逐渐调整,尽可能用较低的压力烫出均匀而完整的图文,再确定压力稳定下来正式生产。一般用硅胶板烫印ABS类的塑料采用1~1.5MPa的压力即可;对烫聚丙烯类的塑料压力要提高一些;用金属烫印膜烫印热塑性塑料时,压力要提高到2MPa以上;对热固性塑料,压力可提高到4~10MPa,但是以不压坏零件为限
(3)速度(时间)
在热烫印技术中,烫印温度虽是最主要的因素,但烫印速度快慢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烫印速度实际上就是烫印物与电化铝的接触时间,即电化铝的受热时间。烫印速度快慢对烫印温度和烫印质量有很大影响,速度快受热时间短,烫印牢固度就会受影响;烫印温度下降快会造成温度过低;速度慢,受热时间长,烫印牢度好;烫印温度下降慢,但若控制不好,则会造成烫印温度过高的故障。因此,合适的烫印速度也是获得高质量烫印效果的保障
烫印时间不宜太长,一般都在2s之内,正常的平烫一般在1s以内。
上述3个因素在
定范围内可以略有调节,相互补充。例如,在规定温度的下限,用增大压力和延长时间,也可以达到正常温度下的效果;反之,如果温度偏高,则用减少时间、降低压力的方法也可以获得正常效果,但这只能掌握在一定限度内,不能无限延伸。
除了这3个方面的影响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影响。例如电化铝的安装松紧度的影响若太松则会出现烫印字迹发糊不清;若电化铝安装太紧,拉力太大,则会出现烫印的字迹缺笔断画。若电化铝与烫印版靠得太近,则会出现赖金现象。因此,在热烫印中要提高烫印质量,除了要控制好烫印温度、烫印速度和烫印压力三大因素外,还要注意电化铝及电热版的。

烫印(烫金)工艺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