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出版印刷如何处理选题的哪些关系
编辑人员在制订选题计划时,应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在我国,出版社是专营图书的生产和销售的部门。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者之一(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当然也包括图书的作者和印刷厂)。出版社是文化部门,它应把精神商品在社会上流传以后产生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但是出版社又是商品的经营者,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是要投入资金的,作为商品的产销部门,它不能不考虑商品在流通领域的效益。多数图书内容好,销售量也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好的。应该承认在某些图书品种上这两个效益可能又是矛盾的。在这种情况下,出版社就要作出选择,对于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不好的图书,在出版社能力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安排出版;而对于社会效益不好但经济效益好的图书,则坚决不予出版。
②重点图书与一般图书的关系。
所谓重点图书是指社会效益好,发挥作用时间长,读者面比较广或者是能反映我国某一个领域、某一个学科先进水平的图书。一个出版社,为了体现出版书的水平,总是把一些图书列为重点。重点是与一般相比较而言的,但重点图书毕竟是少数。从总的出书数量来说,大量的还是一般图书。重点图书与一般图书的关系,就好像众星捧月,相互烘托,相得益彰。
③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所谓普及,就是出版社以出版大众化通俗读物为己任,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就人数来说,广大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的读者在我们的读者群体中占绝大多数,应该满足他们对于通俗读物的需求。就一个人来说,他所需要的知识也是多层次的。不只是水平低的读需要通俗读物,即使是学识渊博的专家,在他专长以外的领域,也需要了解一些通俗化的知识。所谓提高就是在普及的基础上出版一些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或者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学术专著。这个要求,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赋予出版社的任务决定的。特别是专业出版社,它出版的图书应该能够反映这个时代、这个知识领域的水平和成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出版社所出版的高层次的图书应该在本专业、本学科的发展上起到导向的作用。
需要指出,上面谈到的重点与一般的关系,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是从两种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观点提出来的。一般的选题不定都是指通俗读物;而重点选题也不一定就是学术专著。在不少优秀的通俗出版物中,也不乏出版社的重点选题。
④近期与长远的关系。
出版社在制定选题规划时,当然要对当前社会急需的选题给予充分的考虑,特别是把编写难度不是很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比较好的图书列入选题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但是要注意到出版社是以文化积累和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传播为己任的,对于一些出版价值比较高、编写难度很大的图书,也应在长远规划选题中给予安排,使编辑人员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酝酿准备。因此,在制定选题规划时,一般有近期计划和长期规划,以更好地把握近期与长远的关系。

图书出版印刷如何处理选题的哪些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