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印刷前的书稿编辑加工
如果说审读只是编辑人员的分析、判断,即“大处着眼”,那么编辑加工就是在审读的基础上对书稿所做的具体整理、改正、完善、提高工作。这是一项字斟句酌、既细致又繁杂的“小处着手”的工作。一个作者在一部书稿中难免会有笔误、会有疏漏的地方,编辑人员要善于发现这些毛病,并加以改正。
审读中认为某些章节内容需要增删或调整的,应在加工前编辑加工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消除书籍中政治内容上的差错。
2.消除书籍中科技内容上的差错。
3.修改书籍中不准确、不清楚、逻辑性不强的表述及语法
4.修改书籍中不正确使用科学技术规范的表述。在书稿中统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5.改正书稿中使用不正确、不准确的科技名词、术语,并统全稿的科技名词、术语。
6.核对专用名词的使用是否正确(包括人名、地名、译名、机构名称等)。
7.核实重要的引文,并标明出处。
8.删除不必要的重复内容,改正语言赘余,改正病句,修改不严谨的表述。
9.纠正不规范的汉字及名字。纠正使用不正确的标点符号。改正拼写错误的外文及汉语拼音。
10.纠正不正确的关系式、算式、方程式、反应式等公式,纠正使用不正确的科技符号。
11.核对科技插图的画法是否正确、规范,正文与插图的对应关系是否正确。检查插图位置是否正确,并标出正确图位。同时检查图稿质量、形式是否符合制版要求。
12.统一全书稿的体例、格式。
13.增加必要的注释,决定加注的形式(随文注、当页注、篇末注等),增加必要的辅文,如出版说明、符号使用说明、内容提要等。
14.整理目录、检索等,并与正文顺序一一核对。
15.检查序码,如章、节、小节的编目顺序;插图序号、插表序号、公式序号等是否正确。
16.标注外文的语别(如英文、俄文、希腊文等)、字体(如黑体、正体、斜体及大小写等)。
17.标注特殊版式、特殊字体和公式(特别是阶梯叠排公式和角码、角标)的排法。
18.整理版权、版本记录项目及在版编目数据。
19.整理文稿、图稿,编定流水号,填写发稿单、稿酬单、征订单、书稿档案清单等发稿文件,写岀编辑加工报告。办理发稿手续。
编辑人员还要正确理解并执行“文责自负”的原则。对于作者在学术上的不同观点,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就不必强求对于不同作者语言上的不同风格,要予以尊重。编辑加工时,应尽量在原稿空白处改写。少用引线,一般不要用校对符号。删除处要涂死,涂改后要通读。

如何做好印刷前的书稿编辑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