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概念和书籍印刷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书传播了科学文化知识及思想,记录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演变过程,对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社会阶段,人们对书的需求和理解不同,对书的定义也不同。最早的古文记载,其内容多是以记录历史事件为主,书写在甲骨或青铜器上,其作用主要是为帮助记忆,以便需要时查阅参考,它的性质相当于现在的档案。在《说文解字·序》中有“著于竹帛谓之书”的记载,这时书的载体虽是竹简、丝帛,但已装订成册,记载的内容也与原始的文字记录区别开了,内容更丰富随着社会的发展,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人们开始运用图书来传播知识、宣传思想,从而产生了不同类别、不同载体、不同形态的图书,书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大
现代社会中,关于图书的定义说法不一。《辞海》1999年版说图书是:书籍期刊画册图片等出版物的总称。《英国大百科全书》将图书定义为:以公共发行为目的,记录在轻便易携带材质上的适当篇幅的手写或印刷信息。我国的出版业把图书的定义概括为:图书是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手段将知识内容以一定的形式和符号(文字、图画、电子文件等),按照一定的体例,系统地记录于一定形态的材料之上,用于表达思想、积累经验、保存知识与传播知识的工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图书的定义概括为:凡由出版社或出版商出版的49页以上的印刷品,具有特定的书名和著者名,编有国际标准书号(ISBN),有定价并取得版权保护的出版物,称为图书(BOOK):5页以上、48页以下的称为小册子( PAMPHLET)。
文字的出现,使得信息的记载有了表达的符号,才能准确地记录和表达事件、知识等,才能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里传播。图书最原始的目的就是记事、记言,这样早期的一些医学、农业知识、历史事件等才能得以流传至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大,传播的知识与信息内容更加广泛,分类更加细致,有新闻、情报性的知识,有教育性的知识,也有娱乐性的知识无论是青铜器、竹简、丝帛,还是纸张,都是文字记载的载体。没有载体,光有文字和图像知识与信息也是不能得以流传的,所以这个载体是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状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图书的载体也各有不同,产生了不同形态的书
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刻在甲骨和青铜器上的,由于材质坚硬,刻字不便,记载的文字字数就很少,现在出土的带有铭文的青铜器,西周晚期的毛公鼎,腹内铸有铭文499字,是目前已发现的铭文最多的青铜器。之后出现了竹简和丝帛,成为书籍新的载体,记录文字更加方便,四书五经就是这个时期出现的,使孔子、老子等名家名流的思想和文化能流传至今。所以,竹简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真正的书籍形式就是从这时开始的。造纸术的发明使图书的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造纸术使书籍的原材料成本大大降低,书写也变得更加简便,书籍可以得到更多传抄,从而纸张成为书籍的载体一直沿用至今
从原始的手抄到印刷术的发明,人们是为了把文字转移到载体上,这种复制文字的技术和图书装订成册的生产技术越成熟、越进步,图书越能大量地生产和流传,人们得到信息和知识的速度也越快,内容也越广泛。在印刷术发明以前,中国书籍的形式主要是卷轴,是以手抄和雕版木刻为主要复制文字的方式,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复制文字的技术,也改变了图书的装订形式,出现了册页形式的书籍,成为目前世界各国书籍的共同形式。所以图书的生产技术也决定了图书的发展趋势。

书籍概念和书籍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