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碰到这样的案例:某出版社拿着某印刷厂印刷的封面到印刷厂去理论说,你们厂切书工也太不负责了,书籍封面裁切中都出现漏白边的现象了。印刷厂觉得很冤枉,因为切书工裁切时已经很小心。其实,出现这一问题归根结底是设计出了问题,设计者没有正确设置“出血位”。
如何在印刷文件中设置出血位
我们曾经碰到这样的案例:某出版社拿着某印刷厂印刷的封面到印刷厂去理论说,你们厂切书工也太不负责了,书籍封面裁切中都出现漏白边的现象了。印刷厂觉得很冤枉,因为切书工裁切时已经很小心。其实,出现这一问题归根结底是设计出了问题,设计者没有正确设置“出血位”。
印刷品印完后,为使成品外观整齐,必须将不整齐的边缘裁切掉。裁掉的边缘一般需要留有一定的宽度,这个宽度就是“出血位”。其作用主要是保护成品裁切时,有色彩的地方在非故意的情况下,做到色彩完全覆盖到要表达的地方。设计师在设计印刷品时,一般要在成品尺寸外留3mm(如有特殊要求要也可以多留“出血位”),以防止在成品裁切时裁少了露出纸色(白边),裁多了会切掉版面内容。留出“出血位”,是设计师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做的工作。设置出血位的优势还表现在:①降低印刷厂后加工的难度,譬如:裁切作业拼大版作业等;②对于跨页印刷品,可以实现印刷画面的完整性。
不同印刷品对裁切的要求不同,对出血的设置要求也不同。对于单张印刷品,比如宣传画,因为每一页的四边都要裁切,所以四边都要设置出血,即做这类产品的文件时要在印刷的尺度高度和宽度上各加3mm。对于需要装订的印刷品,比如杂志,每2个页面为一张纸,装订线位于每张纸的中间,装订线所在的边,不要设置出血,只要在其他3个边设置即可。报纸虽然也要裁切,但其4个边必须保留很长的空白,这些空白是不允许印刷的,因此若要设置报纸的半版,或整版广告,就不要设置出血。

如何在印刷文件中设置出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