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刷的定义及过程
按国家标准GB9851.1-90中的规定,印刷是指“使用印版或者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印刷是对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进行采集输入、处理传递并复制到记录媒体上的图文信息处理技术,按照复制方式可分为传统印刷和数字印刷两类
传统印刷是指以文字原稿或图像原稿为依据,利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制成印版,再在版上涂布黏附性色料,在机械压力的作用下,使印版上一定量的黏附性色料转移到承印物表面,从而得到复制的批量印刷品的技术。由于图文复制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已出现了静电印喷墨印刷等方法,因而有些新的印刷方法,不一定需要施加压力,所以不再把机械压力作为印刷的必要条件。
广义的印刷,实际上是制版、印刷、印后加工的总称。狭义的印刷是指将印版上的图文信息所黏附的色料转移到承印物表面的工艺技术。
印刷品具有传播和存信息的功能,它与录音、录像、摄影、电影、电视等的信息储存方法不同,它不需借助任何仪器设备,通过眼睛的感官即可获得信息。因此,自有印刷术以来,它在信息的传输和存储上,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储存的手段越来越多,但印刷作为最基本、最简便的信息储存手段,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可能被其他信息储存方法全部代替。现在的印刷已经远远超过传统意义上的印刷概念,所以有学者提出,把印刷这个用了上千年的名词换成“图文信息传播”。
印刷是将数字形式描述的版面信息直接转换成印刷品的过程,即从计算机直接到纸张。数字印刷是印刷技术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的一个新生事物,是当代印刷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
原稿上的图文信息,经数字化采集转为数字文件,在数字印刷机上由数字文件中的数据直接控制输出设备,使色料在承印物着色,印刷过程无须压力和通常意义上的印版,又称为无版印刷或无压印刷印刷品的生产,一般要经过原稿的选择或设计、原版制作、印版制作、印刷、印后加工个工艺过程。
也就是说,首先选择或设计适合印刷的原稿,然后对原稿的图文信息进行处理,制作出供晒版或雕刻印版的原版(一般叫阳图或阴图底片),再用原版制出供印刷用的印版,最后把印版安装在印刷机上,利用输墨系统将油墨涂布在印版表面,由压力机械加压,油墨便从印版转移到承印物上,再经印后加工,便成了适应各种使用目的成品。现在人们常常把原稿的设计、图文信息处理、制版统称为印前处理,而把印版上的油墨向承印物上转移的过程叫做印刷,印刷品整饰处理称为印后加工。这样一件印刷品的完成需要经过印前处理、印刷、印后加工等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