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印刷术的传播与发展
印刷术在我国发明之后,于公元7世纪开始向国外传播,由于我国长期处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印刷术一直处于缓慢的发展阶段,传出国外后在国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之后又传回我国朝鲜是第一个从我国引进印刷术的国家,公元7世纪时,朝鲜经常派留学生来我国学习,回国时往往带走大量的书籍和雕版。
朝鲜最早的印刷品《高丽大藏经》就是公元11世纪初按中国官方《大藏经》用的雕版方法印刷的。朝鲜也仿造毕昇的泥活字印刷过一些书籍。日本、越南及东南亚各国的印刷术也是中国印刷术传入后发展起来的。
由于文化、经济交流日益增加,中国人携带的印刷书籍和印刷技术,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束埔寨等国开创了当地的印刷业。通过陆地上的“丝绸之路”,13世纪时中国的印刷术传入伊朗。
由于伊朗是当时东西方交流的交通枢纽,欧洲人通过伊朗认识到中国的印刷术的作用和方法,使得中国的印刷术在欧洲得到很快的传播和发展。14世纪欧洲已经开始使用木雕版印刷纸牌和神像。
印刷术向国外的传播,增进了我国同世界各国的交往,增强了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对世界的文化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我国印刷术的影响,德国人谷登堡于1440~1448年间发明了铅活字印刷,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年代,在世界印刷史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首先,他用铅、锡、锑做活字材料使活字的性能更加完善,便于印刷,且耐用率高;其次,在铸字工艺上,他使用了铸字的字盒和铜字模,使活字的规格容易控制,也便于大量生产;再次,他用油脂调配了适合金属活的的油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印刷质量;最后,他还设计制造了简单的木制印刷机,把“刷印”方式改为“压印”方式
虽然比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晚了400年,谷登堡发明的铅合金活字版印刷术,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先从德国传到意大利,再传到法国,到1477年传至英国时,已经传遍整个欧洲了。一个世纪以后传到亚洲各国,1589年传到日本,翌年,传到中国。
1845年,德国生产了第一台快速印刷机,从这以后才开始了印刷技术的机械化过程。
1860年,美国生产出第一批轮转机。之后德国生产出了双色印刷机和印报纸用的轮转印刷机,到1900年,制造了六色轮转机。从1845年起,大约经过一个世纪,各工业发达国家都相继完成了印刷工业的机械化。我国在1958年,由北京人民机器厂制造出了高速自动双色胶印机。
随着电子技术、激光技术、信息科学以及高分子化学等科学技术在印刷上的应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印刷技术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感光树脂凸版P版的普及,使印刷向多色高速方向发展;20世纪80年代,电子分色扫描机、整页拼版系统和激光照排机的应用,使排版技术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彩色图像的复制达到了数据化规范化;20世纪90年代,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的推出,表明计算机全面进入印刷领域;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图像处理技术的加强,数字印刷机的使用,印刷技术也迅速地改变了它本来的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