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刷工厂印前处理
印前图文信息处理是古老的印刷技术当中发展迅速的领域之一。随着数字化、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印刷内容相关的信息采集、处理、输出和传播技术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而颜色科学、图像处理论、印刷复制原理使原稿设计顺利转入印刷环节,印刷成为再创造的艺术。
从印刷工艺流程角度看,印刷可分为印前处理、制版、印刷、印后加工几个阶段。印前处理就是将图文原稿(即设计原稿)进行模拟或数字加工,形成符合印刷要求的页面信息(包括尺寸、位置、色彩、图文等信息),并将这些页面信息转移到供制版用的胶片上,或直接转移到印版上。
近代印前复制处理工艺的发展主要可分为两大阶段:传统印前技术阶段和数字印前技术阶段。传统印前技术阶段的处理方式主要采用模拟技术,靠人工操作,工艺复杂,难度较大,质量较差,并且技术指标不稳定。数字印前技术以数字化信息构成页面元素,可以完成复杂的图文混排,可以直接输出胶片或印版,还可以以印前为中心,实现对印刷生产流程的数字控制
传统印前技术
1.手工制版
在印刷技术发展的初期以及现在一些特殊的印刷方法中,常采用描绘、雕刻、蚀刻等手工方法进行制版。例如,古代木刻凸版印刷的印版就是使用刀具刻出来的;孔版印刷的镂空版也是运用刀具在纸或塑料等基础材料上镂刻出来的;平版印刷最初的印版—一石版的制版方法是用笔在石板上画出来的。现在复制古代中国画的木刻水印制版方法,仍然在用手工方法刻制铅活字是用铅、锡、锑3种低熔点金属,按照一定的比例熔融而成的。活字排版有手工排版和机械排版两种工艺,其排版工艺流程为:制字模→铸字→拣字→装版→打样→校对→改版→活字版。相对于手工铅活字排版而言,机械排版使用了自动铸排机,提高了排版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但是并没有甩掉铅合金,环境污染依然严重,因此,铅活字排版目前已很少采用照相制版
照相技术一般可分为普通照相与照相制版两类。普通照相是指一般日常中的摄影照相而照相制版则是以印刷原稿为拍摄对象,用照相的方法制出供晒版使用的制版胶片。即利光化学原理,通过原稿上明暗部位的感光度差异,将原稿信息传递到感光胶片上,再由胶片转移到印版上。
从照相材料发展上看,照相制版技术经历了明胶湿版照相法、明胶干版照相法和胶片照法。在图像处理技术方面则从先对彩色原稿进行分色处理,然后对各分色片分别进行加网处理的间接加网分色工艺发展到分色加网一步完成的直接加网分色工艺,并以蒙版修正为主要手段,取代了长期以来手工修正的主导地位,推广迅速。
2.供照相制版
使用的主要仪器及材料如下
(1)制版照相机。
制版照相机又称复照仪,是拍摄原稿获取制版用底片的一种特制照相机,其主要结构如图2-2所示。它利用镜头、滤色片、网屏、三棱镜、照明光源等部件对原稿进行等大、放大、缩小、分色、加网等照相工艺,以获得所需的各种胶片
(2)包片。
滤色片是一种对光的不同长其有选择性收收和题过的有色光学器件,又叫滤色镜。在照相制版中,滤色片的作用主要是进行对原稿的分色处理,即在让一部分色光通过的同时,又能吸收或限制另一部分色光的通过,以达到有选择的感般分色滤色片有红、绿、蓝3种颜
(3)网屏。
网屏又称网目屏,是将连续图像拍摄或拷贝分解成可印刷复制的网点或网穴的加网工具。网屏的功能是在一个点微元上,把光量的随机分布变换成点态分布,与高反差的感光材料配合形成网点。网点的大小与点微元上的光量相对应制版照相用网屏分投影网屏和接触网屏两类。投影网屏是用玻璃制造的,制造工艺是在两块厚度不同的特殊光学玻璃上涂布一层耐强酸的保护漆膜,然后用刻线机刻出等宽等距的平行线,再用氢氟酸腐蚀刻线,将腐蚀出的刻线涂上黑色油质,除去防蚀膜后,未经腐蚀部分仍为透明,将同样两块这样的玻璃交叉成90°密合在一起,形成许多等量的透明方孔。加网照相时,将十字线网屏置于感光材料前一定距离,原稿投射来的光线经网屏分割后,再投
射到感光材料上,从而将连续调图像分解为网目调图像,所以称为投影网屏。接触网屏又称软片网屏,一般是用玻璃网屏做母版,在制版照相机上用硬性感光胶片制成的。照相制版时与感光材料的乳剂面紧密接触曝光,其网点结构是中心密度高,边缘密度低,每粒网点具有连续阶调的特性,故又称为晕状网屏。网屏的粗细以单位面积内刻线数的多少来表示,单位为:线/厘米或线/英寸。如常用的50线网屏,就是在网屏的1英寸内分成300等分,透明线与不透明线各有150条。单位面积内刻线越多,所分解的网点就越多。
3,电子分色制版
电子分色制版是利用电子扫描分色机对彩色图像进行扫描分色输出分色片的工艺,自20世纪80年代后,已上升成为图像制版的主要技术手段,基本工艺流程。电子扫描分色机不仅能够完成照相制版工艺中的各种图像修正,还实现了模块化的工作方式,采用全新的图像校正体系,使复制图像的色彩、层次及清晰度的处理各自独立,分色质量高且稳定。此外,由于可实现多色扫描记录、磁盘存储和数字化程序控制,易形成标准化的电子分色制版工艺乃至彩色复制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但是,电子扫描分色系统虽然实现了模块化的工作方式,但就整个系统而言,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另外电子扫描分色系统主要适合对图像的处理,对文字、图形则不适合。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印前分色制版中的应用,出现了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电子扫描分色机因其封闭性和缺乏灵活性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当今人们对传统的电子扫描分色机进行了数字化再利用,以将其应用为数字化印前系统的扫描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