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性格和表现力实际上是人们对生活体验的结果,它既有时代的、民族的、社会的和功能的特征,又必须与形态相结合。当前,我国书籍设计环境诸多因素的变化和印刷工艺的进步,驱动着书籍设计中色彩运用数量的增多和色彩情感的细腻化表现。
画册印刷色彩的性格和表现力
色彩的性格和表现力实际上是人们对生活体验的结果,它既有时代的、民族的、社会的和功能的特征,又必须与形态相结合。当前,我国书籍设计环境诸多因素的变化和印刷工艺的进步,驱动着书籍设计中色彩运用数量的增多和色彩情感的细腻化表现。
1.色彩空间的分配愈加整体
色彩空间分配的整体效果,一方面表现在对单本书的色彩运用上:常常用统的色彩元素贯穿全书,增强书籍的整体感和主题气氛。如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书艺问道》,以橙红色统一了书的切口、书脊、封面和封底,并以这种颜色的色带、细线和点状虚线有机连接每一页的图片文字,视觉感受强烈。
另一方面表现在对系列书的色彩运用上:充分利用色彩的明度、纯度和色相的变化标榜系列书籍的品牌形象。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增订版)”,以天蓝与淡黄、湖蓝与米白、天蓝与橙黄、雪青与蓝色等色彩的细腻渐变铺满书封;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的“阅读迷系列图书”,以高纯度的色彩统一每本书的书封,每本书色相各不相同,却又都以高纯度的漂亮耀眼显示出自己作为系列书籍的一个部分。
2.色彩性格的把握渐趋细腻
对书籍色彩情感的细腻把握是准确体现书籍气质的重要方面之一。大型购书中心的书籍展示往往分类分区摆放,书籍展露的部分各不相同:有些仅露书脊;有些倾斜放置仅露部分书封。书籍展示的秩序也五花八门:有些依次平排成一个整体的展板:有些重叠穿插成形态各异的雕塑;还有的乱放乱摆。
不论怎样的摆放形式,由于各类书籍颜色的整体关系,读者不必细读书名,仅远远感受同类书的色彩就可以感知到书籍的类别。如母婴类、美妆类和菜谱类书籍,同样是暖色调,但读者通过整体色彩的感受就可以辨别出三类书的不同表达主题:母婴类书籍的色彩纯度较低,不同色块的色相十分相近,暖中偏橙色,总体感觉柔和;美妆类书籍的色彩纯度较高,大部分红中偏紫,且黑、白、金、银色运用较多,总体感觉靓丽;菜谱类书籍则大多以白色衬底,色彩纯度居中,对比色尤其是补色运用较多,总体感觉鲜明。
现在一些优秀的书籍设计往往能把握三次色甚至是四次色之间的细微差别并利用他们之间的精致搭配取得符合书籍主题精神的艺术效果。陆智昌就是书籍设计师中给色彩把脉的佼佼者。他设计的《洛丽塔》(平装)以微微透着淡绿的黄色铺满封面以白色签名。后来的精装版改为浅灰色封面,以淡绿色签名。两种色彩方案都传达出了故事本身离经叛道的恋情题材(一个中年男子对十二岁女孩的恋情故事)的暖昧情感和大胆而近于疯狂的情欲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