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版胶印印刷流程第一步
平版胶印工艺包括印前图文处理、印版制作和印刷三大部分。根据采用的技术和设备的不同。平版胶印工艺通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现代印刷工艺有了计算机的介入,在各个环节的自动化程度都有相当的提高。
平版胶印工艺的工作流程如下:
图文处理(包括拼版+拷贝)→晒版→打样→印刷
图文处理
在计算机排版系统中,文字和图像编辑处理是在排版软件中起完成的。排版是指按照用户提供的文字稿及对印刷品的要求,确定相应的字体、字号、行距、字距、版式,利用排版软件对文字稿进行排版及版面设计,并输出用于晒版的文字底片。用于胶印的文字排版工艺现在都是计算机文字排版系统。通过计算机进行文字输入,现在大多数出版社拿到的书稿都是计算机文档。不过,由于著译者使用的大多是办公文字处理软件,例如 Microsoft Word,其排版精度和要求与出版社的要求不同,而且作者本身对排版也不擅长,因此通常还需要由专门排版人员用专用的排版软件根据出版社各自的要求重新排版。
书刊中常见的图像稿按颜色特征可分为两大类,即黑白原稿和彩色原稿。图像制作就是将这些原稿按照印刷的要求进行处理的过程。图像获取可以直接使用数码照相机得到的图像,也可以使用扫描仪、电子分色机等图像获取设备扫描,将图像转化为数字信息存储于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中。图像获取设备所得到图像文件要经过处理,使之符合出版的要求。图像处理包括画面剪裁、尺寸缩放、调节明度和色彩、分色等。
在计算机排版系统出现的早期,图像制作是与文字排版分开进行的,需要通过制版照相机、电子分色机等设备制作,输出分色片后再与文字版拼合在一起。现在的图像制作可以在 Photoshop、Adobe Illustrator等软件上进行图像处理,对图像所进行的加工也远比照相制版时代来得丰富。经过处理的图像可以在排版软件上与文字合并在一个版面上。
在文字和图像准备好后,就可以根据出版社要求的版式,将文字与图像组合成可供晒版或直接输出到CTP上的整页图文底片了。在早期胶印工艺中,图像和文字是由不同的部门制作的,由拼版工序把图像和文字整合在一起。在计算机排版工作中,图像和文字处理也可以是由同一个人在同一台机器上进行处理,图像可以在软件中进行缩放、裁切,然后与文字拼组在一个版面上图文拼版现在一般都是在计算机拼版系统中进行的,常用的排版软件有方正书版、方正飞腾、 Page Maker、 Quark Xpress, AdohInDesign等。将图像与录入的文字按版式拼入同一页面。然后通过激光印字机输出纸样,供出版社编辑进行校对。在经过多次校对改正以后,最终完成的排版文件可以通过光栅图像处理器(RP)后输出给激光照排机输出胶片,得到整页图文底片。RP可以是软件的也可以是硬件的,现在的RP一般也安装在激光照排机上,因此无须专门的RP设备。但组大版的软件一般要求把页面RP后再进行组版,然后统一输出给激光照排机输出胶片,或直接输出到直接制版机(CTP)上直接制成印版。对于数码印刷工艺,这个文件也就可以直接驱动数码印刷机打印出所需要的印张来。
以上工序原来完全是由印刷厂进行的,计算机桌面出版系统的发展使得这一部分工作甚至可以由不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因此,大部分印前工序已经移出印刷厂,由出版社内的排版部门进行图文拼版,在出版社内部进行校对、改正,或是由专业的排版公司提供校样,由出版社校改之后,再由排版公司输出胶片,然后提交印刷厂印刷。
由于排版公司并不知道将来使用什么幅面的印刷机进行印刷,因此由排版文件输出的胶片一般只是输出页面大小的胶片,当然也有设备和软件方面的原因。这样还需要由印刷厂根据所使用的印刷机和折页机的配置,以一定的折手拼成大版。一些图像、广告等由其他部门(如广告代理商、厂家)提供的胶片也在这个工序与正文拼合到一起。
拼大版的过程要求制作拼版台纸,再将底片按台纸的规格拼贴到一张大的透明片基上。如果是书刊排版,要考虑印刷、装订所需要的折手、裁切线等。如果是多色印刷的拼版,各版之间还应采用销钉定位。简单的拼版(如文字排版)可以直接晒版印刷,复杂的拼版还要经过再拷贝、修版,然后再晒版印刷。在具有数字工作流程的印刷厂里,拼大版的操作是由计算机软件进行的。通过把各页的组版文件根据版式、印刷机的要求、折手与裁切线、套准标记等组合在一起,然后输出与印版幅面相应的胶片供晒版,也可以直接输出到CTP上进行制版。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由于所使用的设备或软件的不同,输出胶片的RIP的解释可能与排版部门激光印字机输出时的解释有差异,因此目前还需要专门输出一次RP后的校样,这个校次的样张可以是数码打样,可以是大张的胶片,也可以是大张胶片晒出的蓝纸样张。在工艺调整后或是今后在RP的解释上得到进一步的统一,可以排除这一次校样。

平版胶印印刷流程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