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公司印前处理之数码相机
数码相机是集光学、机械和电子技术于一体的产品,它集成了影像信息的转换、存储和传输等部件,具有数字化存取模式、与电脑交互处理和实时拍摄等特点。与使用传统相机相比,采用数码相机不用担心使用的化学胶片容易因环境因素而损坏,不再需要冲片、显影等工序,缩短了印前复制的时间,使用成本明显降低,因此,模拟原稿正在被数字图像所取代。
数码相机的数字图像是由光线射入某一感光点后激发电子信号生成的,数码相机的图传感器有电荷耦合器件CCD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两类。
一般来说,影响数码相机图像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在实际使用数码相机时,必须控制好每一个功能键,设置好每一个参数,才能得到高质量的图像。
(1)数码相机的影像感应器的分辨率。
它是指数码相机拍出的影像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像素数。数码相机的成像质量主要取决于CCD或CMOS的分辨率,一般来说,CCD上光敏元数量越多,数码相机分辨率越高,所拍摄图像的质量就越高,能输出的图像尺寸也越大
(2)数码相机的颜色深度(颜色位度)。
数码相机的颜色深度指标反映了数码相机能正确记录的色调有多少。颜色位数值越高,颜色分辨能力就越高,就越能真实地还原亮部及暗部的细节。数码相机的颜色深度决定于数码相机的模/数转换部件。一般数码相机中的模/数转换的量化精度可以达到16位、24位或32位,对于一般人来说,24位的颜色就可以达到真彩色”了,也就是说肉眼难以区分24位的颜色(2种颜色)与真实颜色的区别。所以数码相机一般分为16位、24位和32位,绝大部分为24位
(3)数码相机的光学镜头。数码相机成像的CCD面积比传统35mm相机的感光胶片成像面积小得多,因而对镜头的光学分辨率要求能满足CCD成像的基本要求,即它们在最高拍摄分辨率上主要依赖于CCD像素数的多少。如对某拍摄对象,在水平方向上需要200像素才能表现细节,则如果成像宽度是10cm,那么要求镜头的光学分辨率至少要2000线/厘米
(4)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功能。
在不同光源下,因色温和光源的影响,会使所拍出的照片偏色。“白平衡”简单地说,就是无论环境光线如何,都能把“白”定义为“白”的种功能。只要正确定义“白色”,其他颜色就能较好地还原。所以,白平衡的调配将影响图像的颜色还原,它对数码相机成像质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数码影像的白平衡调配也可在图像处理软件中实现。
(5)图像的压缩。
数码相机所采用的压缩存储方式多为JPEC方式。这种压缩方式容易造成数据图像的损失,尤其是过高压缩比将使最终解压后的图像质量较差。因此,在追求高像质的前提下,拍摄时不宜采用压缩存储方式,更不宜采用过高的比例将图像压缩存储。数码相机的分辨率根据缩比的不同分为最高、较高和标准分辨率。这种分类主要是从相机所能存储的照片数量和照片的质量来综合考虑。最高分辨率的照片压缩比最小,图像损失最少,而所占的存储空间最大。标准分辨率的照片则要经过较大的压缩,图像损失大,由于分辨率最低,所占的存储空间最小
(6)数码相机的感光度。
胶卷感光度一般用O感光值来表示,这个数值越大,胶卷对光线的敏感度越强。数码相机虽然不用胶卷,但用于感应光线信号的影像感应器对曝光量也有相应要求,即感光灵敏度的问题。数码相机厂家为了方便数码相机用户,一般将数码相机对光线的灵敏度等效转换为传统胶卷的感光度值,因此数码相机就有了“相当感光度的概念。相当感光度(ISO)就是衡量感光灵敏度高低的一项指标,不同型号的数码相机相当感光度的值可能不同,甚至差别非常大,这是由于不同数码相机所用CD芯片中像元的尺寸不同,芯片表面是否安装有与每一个CCD像元相对应的微透镜、CCD芯片表面所加光片上涂布颜色种类及分布的不同,以及采用电路的增益不同所造成的。目前数码相机感光度分布在中、高速范围,最低的为SO50,最高的为sO6400,但大多数数码相机为sO1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