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册阅读方式对书籍设计的影响
从传统观念上理解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实践和心理过程,而书面材料的内容主要是文字,也包括图片、符号、公式、图表等,长时间以来,人们通过阅读学习知识,开阔眼界、提高素养。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但却受客观性外部条件的制约,所以阅读者会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信息高度膨胀的今天,人们那种以学习、升学、工作、备考等目标性极强的传统阅读、深阅读、经典阅读的形式,面临着以兴趣爱好和消遣放松为宗旨的“快餐式、浏览式、碎片性”等式的“浅阅读”强烈冲击。而纸质图书更是遭遇了电子书籍的严峻挑战,这一些都宣告着多元化阅读时代的来临!
随着广播、电视、手机、互联网、电子书等各种电子媒介的出现,每一次技术的创新都会推动媒介形式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进入新世纪以来数字技术迅速发展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改变着我们的兴趣结构,甚至重塑着我们的生活形态。
被誉为信息社会、电子世界“先知”的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1969年就有过的“媒介即讯息”的理论。按照这个理论理解,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活动,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这个观点在当时是令世人震惊的,我们先不论它是否有些极端,单就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信息传播媒介的多元化发展对人们的阅读方式的变革有着不言而喻的推动性作用。
如今,单一而平面的传播内容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各方面需要,新出现的电数字媒介引起了人们巨大的兴趣,带动着阅读形式的革新,使平面静止的铅字文本变成了影像化、声音化的视觉文本和超文本的形式,形成了声色同步的电视电影、广播等“阅读”。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每天接触新媒介的时间显著增长,有利于这种传播形式更加完善。根据一些相关的调查显示,网络、电视、广播等几种传播媒介以其强大的普及率和轻松便捷的传播方式成为人们接触率最高的几种媒介,其中人们对电视的接触率相当之高。
从中也可以看出,“动态的”影像文本阅读在许多大众的眼中比“静态的”铅字文本阅读更有吸引力,而且运用多媒体感受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已然成为现在发展的重要趋势。有人说在影像出现的这一百年时间内,这种新的表意系统已逐渐被人们所理解、接受,它的影响甚至开始超过统治人类数百年之久的印刷文化,令视觉符号取代文字符号成为当代文化的主导。

画册阅读方式对书籍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