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印刷的色彩管理
人們看到的顏色,一種是來自於物體的發光,一種則來自物體對光線的反射,因而就有了不同的色彩空間。對於發射光如彩色顯示器及掃描儀而言,人們定義了RGB空間,各種顏色依紅綠藍三原色不同比例的混合而形成。對於反射光,在彩色打印、彩色打樣上採用的是CMYK顏色空間,各種顏色依黃、品、青、黑油墨不同比例的混合而實現。由於CMYK受各種物料的物理特性的影響,使得它們在表現顏色方面並不一致,並且所能表現的顏色也遠遠小於RGB的顏色範圍,即RGB與CMYK的空間所能覆蓋的顏色範圍是不一樣的。兩者轉換時造成了顏色間的差異。
色彩管理( Color Management)來自於行業對色彩管理的要求。隨著印前系統的發展輸入輸出設備與手段越來越多樣化,各種設備對色彩的千差萬別,造成了彩色復制的不一致性,使得色彩管理成為迫切的需要色彩管理是使用軟硬件結合的方法在生產系統中自動統一的管理和調整顏色,保證在整個過程中顏色的一致性。
色彩管理有兩方面的意義:
一是由傳統彩色復制的基本要求所決定的,即按紙張、油墨及其他印刷條件進行基本的操作,包括階調復制、灰平衡及色彩校正等內容;
另一方面是特定於桌面出版系統的自動色彩管理,即以軟的方式來進行校準,對不同色彩空間進行特性化,針對不同的輸入輸出設備傳遞顏色以取得最佳的色彩匹配。
色彩管理的目標是實現不同輸入設備間的色彩匹配,包括各種掃描儀Photo CD等;實現不同輸出設備間的色彩匹配,包括彩色打印機、數字打樣機、數字印刷機、常規印刷機等;實現不同顯示器與顯示器顏色的一致性,並使顯示器能夠準確預示輸出的成品顏色實現從掃描到輸出的高質量色彩匹配。
由於各種設備都有自己的顏色空間,設備的顏色空間是與設備相關的。在工作中各種設備之間要交換數據,顏色要在各個設備的顏色空間之間轉換。
色彩管理對顏色轉換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同一顏色要在不同設備上保證仍然是同一個顏色。為達到此目的就要有一個與設備無關的顏色系統來衡量在各設備上的顏色,這就是採用CELa“b‘顏色空間。任何一個與設備有關的顏色空間都可以在 CIE L a b顏色空間中測量、標定。如果不同的與設備相關顏色都能對應到 CIe L a'b顏色空間的同一點,那麽,它們之間的轉換就一定是準確的。
色彩管理中有3個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是色彩管理的3大步驟,也是色彩管理的3個要校準( Calibration)、特性化( Characterization)、轉換( Conversion)。
校準是按照設備的工作參數對設備進行調整;
特性化是確定校準後設備的色彩空間,建立相應的特性參數文件;
轉換是在經校準並特性化後的設備之間進行色彩轉換以達到最佳色彩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