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要掌握的階調、層次的有關概念
圖像的階調、層次是指圖像中從亮到暗的變化範圍以及亮暗之間的密度數據分佈狀況階調和層次再現直接影響復制圖像的質量。
當原稿階調得到最佳復制時,圖像會表現出賞心目的反差,圖像中人眼敏感的細微層次也能得到充分表現;反之,如果階調復制不佳,圖像則顯得晦暗不明,反差不夠,亮調不亮,顏色不鮮明。良好的階調復制不僅可以忠實地反映原稿的反差,而且可以改善不良原稿,適當校正原稿階調,從而得到比原稿更佳的反差但是階調、層次並不是同一個概念。
階調(tone)指的是圖像信息還原中,一個亮度均勻的面積的光學表現。
階調定性地描述了像素的亮暗程度。階調值常用反射(透射)密度值( density)或網點面積覆蓋率(dota)來表示。階調值高表示像素或像素組的亮度大;階調值低表示像素或像素組的亮層次( gradation)是圖像中從亮調到暗調之間的一系列密度等級,它表示圖像的深淺濃淡的變化。層次的多少決定畫面上色彩的變化和質感,它是組成階調的基本單元
其實,無論是階調,還是層次,它們都是密度的函數,都是密度的外在表現。在彩色印刷復制過程中,階調層次的再現實質上就變成了密度的再現。
另外,下列專業術語也是在描述圖像階調層次時經常會用到的。
連續調( contone):從高光到暗調濃淡層次連續地變化
亮調( highlight):亮度較大的階調範圍。相當於印刷中10級梯尺的1-3成網點。
暗調( shadow):亮度較小的階調範圍。相當於印刷中10級梯尺的7-9成網點。
中間調( middle tone):亮度介於亮調和暗調之間的階調範圍。
高光:原稿的光亮部位,相當於印刷中10級梯尺的1成網點。
光輝點:原稿最亮的一點,指印刷品的絕網區域對於印刷復製品來說,如果要表示深淺連續變化的圖像階調,可以採用墨層的厚薄變化和單位面積內著墨面積率的變化兩種方法。
除凹版印刷外,其他印刷方式從印版轉移至承印物上的油墨層厚薄是一致的,印刷後的印品上只有上墨(著墨)和不上墨(不著墨)兩種可能,也就是說不可能利用不同的油墨層厚度表示不同的顏色深淺,從而對應連續變化圖像的深淺。因此,在圖像印刷復制中,絕大多數情況下採用的方法是加網改變圖像單位面積內著墨面積率的大小,對應地表示圖像的深淺等級。
對於加網處理前後的圖像,印刷中分別稱為連續調圖像與網目調圖像。連續調圖像通常指在一幅圖像上,由淡到濃或由深到淺的色調變化,並且濃淡或深淺是以單位面積成像物質顆粒密度來構成的。
如照相分色底片的連續調,是在單位面積內由金屬銀顆粒密度構成的;各種彩色畫稿的連續調,是在單位面積內由各種顏料顆粒密度構成的單位面積內顏料顆粒多即為深色調,否則為淺色調。連續調圖像的深淺變化是無級的。網目調圖像通常是指經過加網處理後的印刷品圖像。
網目調圖像上的由淺到深或由的變化,是由網點面積大小構成來表現的,網點面積大,顏色就深,為暗調;網點面積小,顏色就淺,為亮調。由於網點在空間上是有一定的距離的,呈離散型分佈,並且由於加網的級數總有一定的限制,在圖像的層次變化上不能像連續調圖像一樣實現無級變化,故稱加網圖像為網目調圖像。像加網的陽片膠片、陰片膠片、印刷圖像等都是網目調圖像正常人的視力應在250mm距離內分辨清楚0.Imm的點子或線寬,250mm也稱為明視距。
從微觀上看,印刷品的顏色和層次的變化是不連續的,網點是極小的,由於肉眼分辨能力是有限的,在正常的視距下,這樣小的點肉眼是無法分辨的。根據色光的加色法原理,在視網膜中僅產生某種綜合後的色覺,即網點大的區域顏色深,網點小的區域顏色淺。因此在宏觀上,加網印刷後的圖像又是連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