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術的起源
印刷術一直是人類傳播知識、信息所倚靠的重要技術之一。它的發明和推廣應用對整個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有了印刷術,人類才能大規模地將文字、圖形等信息進行復制,將記載下來的各種科學、文化領域中的信息突破區域的限制來進行傳播和繼承。
印刷術是中國的驕傲,我們都知道它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瑰寶。印刷術發明不是偶然間獲得的,它由中華民族長期文化、物質和技藝等積累的結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像一切的科學技術產生和發展一樣,正是因為人類自身的活動、社會需求的促動,印刷術才被逐步地發明發展與完善
人類很早時期的印章、石刻和拓碑正是印刷技術的發展根源,由於它們的存在、交融和各自技術的逐步發展才促成了印刷術的印章、石刻和拓碑
1.印章
古老的印章可以視作是一種媒體,它承載一定的文字、圖形,只要使用者願意就可以進行傳播
印章錶面凹凸不一的刻印構成不同的圖形、文字造型,使用者將各種顏料或印泥塗在上面,通過轉印就可以將圖形、文字翻印到紙其他的媒介上。這種借助第三方來“轉移圖文的過程是“印”完成的關鍵,也是大多數印刷技術發展的基礎。在北齊時(公元550577年),有人把用於公文紙蓋印的印章做得很大,便於記錄更多的信息,這儼然是一塊小的雕刻版了,每一次的蓋印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小規模的印刷。
2.石刻
從印刷技術上看,石刻就像是印章的放大版。印章復制的只是一些簡單的圖文信息私人運用的成分也較多,而石刻則是運用體積更為龐大的石塊,容納下更多需要的信息古人沒有其他的記錄工具,只能將一些需要長久保存的信息加以雕刻,以供閱讀、拓印復制。就技術原理而言,石刻和印章之間有著直接的傳承關系,但從文化發展的角度來看,石刻較之印章對印刷術的開創意義要更大一些,畢竟小小的一枚印章承載不了很多的信息。
3.拓碑
公元4世紀左右,古人發明瞭用紙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石碑上的字通常用陰文正寫而成,人們把打濕的薄紙鋪好在碑面上,輕輕拍打,將紙捶進石碑上的文字里,嵌入到石碑罅隙處,等紙乾後,輕輕刷墨於紙上,嵌入石碑罅隙處的紙正好就是文字部分,它躲過了墨的刷拭,留出了白色的字,把紙揭下,便得到了黑底白字的正寫文字的復製品——拓本。這是一種從陰文正寫取得正寫文字的復制方法。
這種拓印石刻碑文的方法,從古代延續到現在,至今依然是一種復制書法作品與經文的技術手段。中國的很多書法作品都是通過這樣的“技術”保存下來的。到了現今隨著各種物保護法律與規章的完善與嚴格,拓印古碑或古代石刻越來越受到限制,拓印下來的“作品”也越來越珍貴,這又是題外話了。
到此,大家一定明白中華文明古國的文化是傳承和發展的,印章、石刻和拓碑也不例外,它們的長期使用為印刷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技術上的啟示。
更多關於設計印刷詳情
點擊【深圳印刷工廠】咨詢客服小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