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顏色的心理感受
顏色的基本特性(明度、色調、飽和度)所引起的人們帶有共性的、有的感情反應,如顏色的冷暖感、輕重感、空間感、華麗與質樸感等。
1.顏色的冷暖感
太陽與火給我們帶來熱量,使人們感覺溫暖,與火光相近的顏色也會使人心裡產生暖意;冬天居室里佈置一些紅橙色的裝飾物可以令人倍感溫暖舒適。海水、森林涼爽宜人,與之相關的色彩給人們的心裡送來涼意。白色反射光能力最強,黑色吸收光能力最強,夏天穿白色衣服相對涼快,白色也是冰雪的顏色,白色相對於黑色為冷色。顏色的冷暖感是由人的習慣與經驗而產生的一種心理反應,不代表真實的溫度。
可以做這樣一個實驗,將兩只手分別放入紅、藍兩盆同樣是40°C的溫水中,紅色的水比藍色的水會讓你感覺溫度高,甚至有點燙。但假如蒙上眼睛去感受的話,結果會是兩盆水溫度一樣。
從色彩心理學角度來講,紅橙色被視為最暖的顏色,藍綠色被視為最冷的顏色。它們在色立體上的位置被稱為暖極和冷極,離暖極近的為暖色,離冷極近的為冷色,其餘為冷暖的中間色,如紫色、黃綠色
同一顏色無論冷暖,加白後會偏冷,加黑後會偏暖。也就是說,同一色調中也有冷暖的感覺
2.顏色的輕重感
顏色的輕重感主要決定於明度,明度越高感覺越輕,明度越低感覺越沉重。如果讓人搬一白一黑兩個同樣重量和大小的箱子,他會覺得搬黑色箱子時要吃力些。明度相同的顏色,飽和度高的比飽和度低的感覺輕,冷色調的比暖色調的感覺輕。對於彩色圖畫顏色對比強的有重感,對比弱的有輕感
3.顏色的強弱感
顏色的強弱感與明度和飽和度有重要關系。明度低而飽和度高的顏色感覺強,飽和度低而明度高的顏色感覺弱。顏色的強弱感幾乎與色調無關,所以強感的顏色是較暗的、鮮艷的顏色;弱感的顏色是明亮的、混濁的顏色
4.顏色的軟硬感
顏色的軟硬感與明度有直接關系。明度越高越有軟感,明度越低越有硬感。高飽和度且對比強烈的顏色呈硬感覺,低飽和度且對比較弱的顏色呈軟感覺
5.顏色的空間感
總的來看,暖色調、高明度、高飽和度、強對比的顏色有前進感和膨脹感,看著顯大;冷色調、低明度、低飽和度、弱對比的顏色有後退感、收縮感,看著顯小。現在法國三色國旗中的三條彩色條紋不是嚴格相等的,藍、白、紅三色的寬度比是30:33:37,最初的法國國旗是按藍、白、紅三色同樣寬窄的尺寸做成的。後來發現,由於中間的白色較兩旁顏色明亮,使人眼產生一種錯覺,看上去總覺得兩旁的紅色帶沒有藍色帶寬。後來,為了剋服這種錯覺,才把藍色條帶縮窄,把紅色條帶加寬,直到人眼看上去非常自然、勻稱,從而成為今天的比例。
6.顏色的情緒感
高明度、高飽和度的暖色系顏色給人以興奮、歡快、熱烈的感覺,例如明亮鮮艷的橘紅色就是最具有活力的顏色;低明度、低飽和度的冷色系顏色給人以沉靜、壓抑、甚至抑鬱的感覺,人們常常將海水的藍色代表寧靜或憂鬱。非彩色中白色明快,黑色憂鬱灰色在情緒感上是中性的。
7.顏色的華麗與質樸感
顏色的三屬性對顏色的華麗與質樸感都有影響。明度高、飽和度高的顏色有華麗感例如鮮艷明亮的黃色很有華貴的感覺,是宮廷的色彩,而明度低彩度低的黃顏色卻有質樸感,接近土壤的顏色。
然而如果圖畫中全部是明亮鮮艷的顏色,也呈質樸感。例如,我國北方傳統的帶有大紅大綠的牡丹花圖案的印花布、各種喜慶的年畫、幼兒園孩子們的繪畫,全都體現著質樸與純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