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印刷質量的因素之四:油墨
	印刷品的色彩是由油墨產生的,油墨的質量是印刷品色彩再現質量的關鍵決定因素
	1.油墨的顏色質量
	理想的三原色油墨應當各自吸收可見光波段範圍內1/3波段的光譜成分,透射2/3波段的光譜成分。通過調整三種油墨的比例,達到控制進入人眼的紅、綠、藍色光組成再現原稿色彩的目的。
	實際油墨的光譜特性曲線與理想情況是有出入的。如圖5-24所示,每一種油墨都帶有一定的色偏,同時,應該透射的部分透射不完全,應當完全吸收的波段卻有一定的透射,從而降低了油墨的飽和度,使之帶有灰色成分。這就是印刷品色域範圍小於多數原稿範圍的原因。
	目國內外還普遍採用美國印刷技術基金會(GATF)推薦的四個參數來評價油墨顏色質量即色強度、色灰、色偏和色效率。這四個參數的測量與計算參看第四章彩色密度計部分
	
2.油墨的其他性能
	油墨的主要成分是顏料,它決定了油墨的光譜特性。其次是連結料,它是顏料粒子的載體,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及透明度並能固著於承印物錶面進而形成一層墨膜的液體物質。除了顏料與連結料以外,油墨中還含有一些能調整油墨的印刷適性,調整乾燥速度等以達到更佳印刷效果的輔助材料。油墨影響復製品顏色質量的性能除顏色質量外,還有以下幾個方面。
	
(1)油墨的透明度。
三原色油墨應當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否則上層油墨將遮蓋下層油墨,即入射光線無法進入下層墨層,由下層油墨進行選擇性吸收,顏色的減法混合也就無從談起,彩色復制達不到應有的效果。般無機顏料的透明度差,遮蓋力強,而有機染料的透明度好;油性材料連結料透明度差,而高分子樹脂連結料透明度高。透明度差的油墨往往先印,避免對其他油墨產生遮蓋。有時需要油墨有一定的遮蓋力,比如當紙張白度差時,可採用不透明的黃墨作底色;商標、廣告、圖紋底色,作襯底用的油墨等。
	
(2)油墨的顆粒度。
油墨的顆粒度又稱細度,是指油墨中顏料顆粒的粗細程度。顏料顆粒越細,在連結料中的分散程度越高,油墨的細度越高油墨顏料的顆粒粗即油墨細度高對網點印刷非常不利。會造成網點邊緣發毛、網點變形、網點增大等弊端,使得圖像模糊、層次丟失,嚴重影響復制質量。油墨細度低網點飽滿有力,而且可以提高油墨的著色力,對彩色圖像印刷非常有利。從經濟的角度考慮,加網線數越高,所選擇油墨的細度應越小,加網線數低,油墨的細度大些也無妨。
	
(3)油墨的著色力。
油墨的著色力也稱油墨的色濃度。油墨的著色力主要由顏料在連結料中的含量及分散度決定。顏料在連結料中的含量高、分散度大,油墨的著色力就強,反之則弱。
	油墨的著色力強相對來說墨量就可降低,墨層厚度也可薄一些,這對平版膠印非常有利。因為膠印屬間接印刷,墨層不可能有凸印或凹印產品那樣厚實,因此要求油墨必須有較好的著色力,否則將使印刷品色域進一步縮小,不能滿足色彩再現的要求。
	
(4)油墨的穩定性。
印刷油墨在印刷過程中及印刷使用期內會處在各種不同的環境中,會受到水、酸、鹼、醇、光、熱等物質條件的侵蝕,其保持顏色基本不變的性能為油墨的穩定性。油墨的穩定性可分為化學穩定性和耐光性兩個方面。油墨在水、酸、鹼、醇、高溫條件下保持顏色不變的性能稱為油墨的化學穩定性。例如膠印潤版液是偏酸性的,這就要求油墨具有耐酸性及抗水性,否則可能出現色彩改變,黏度降低,水化等現象,影響印刷品的色彩,採用乙醇潤版液時,油墨要有耐醇性鐵皮印刷需要烘乾,上光和覆膜同樣需在高溫下進行,油墨要有耐熱性。印刷品在作某些含鹼商品的包裝時,油墨需要有耐鹼性。油墨還應具有耐光性。實際上在長時間的光照下,尤其是紫外線的照射下,油墨的顏色都會產生一定改變。一般來說,有機染料比無機顏料更容易退色,前者會逐漸變淺後者將逐漸變暗。油墨的耐光性分為五級,一級為變色嚴重,五級則是耐光性很好。印刷地圖、商標、色樣、出口商品包裝、教學掛圖、戶外廣告等時,盡量選擇耐光性好的油墨,使色彩持久艷麗、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