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活字印刷
由於社會進步,北宋初年,雕版印刷術已很難適應大量、快速印刷的需要,因此新的印刷術就順應形勢而生。1041-1048年(宋仁宗慶歷年間)平民畢昇發明瞭活字印刷術,並成功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副膠泥活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術,也是我國對世界印刷術的又一大貢獻。

畢昇的活字印刷分為三個主要步驟:首先用膠泥刻成很薄的單個字,在火中熔燒,使其變硬就成為膠泥活字,每個字做20多個,以備在同一塊版內重復使用,膠泥活字燒成後,也可用紙袋裝起來,按照字韻排在木格裡,然後進行排版。排版時按照原稿從木格裡揀出所需的字,依次排在鐵板上。鐵板上事先放一層摻和紙灰的松脂蠟,字排好後將鐵板在火上加熱,待蠟稍熔化,用平板壓平字面,鐵板冷卻後,膠泥活字便固著在鐵板上,形成活字印版,隨後就可以像雕版一樣用於印刷,印完後將鐵板在火上再烘一下,便可將活字取出,放到木格裡供以後使用,
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是一套完整技術,其工藝過程包括制活字一排版一印刷,與現今鉛活字印刷的基本原理一致,泥活字印刷的發明雖然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印製速度,保證了字體的重復使用,但是其缺點也比較突出,如泥活字不易保存,易殘損,難持久等1279-1298年(元成宗大德元年至二年),王禎在泥活字的基礎上進行了材料的改進,創制了一套木活字。
兩年內,他請工匠刻制出3萬多個木活字並在一個月內試印《旌德縣志)一書100多本,由此可見速度之快,效率之高王禎不僅創造了木刻活字,而且還發明瞭轉輪排字機,使排字時能以字就人,減少了排字工人的勞動量,更重要的是王禎還將製造木刻活字方法以及揀字、排字印刷的全過程進行了系統總結,並寫出了《造活字印書法》,這是世界上最早研究活字印刷的專門文獻。
印畫冊找深圳步殼印刷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