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廠模切壓痕常見故障一:壓痕鋼線或底模問題
壓痕線是通過施以壓痕鋼線一定的壓力使紙張在壓痕底模上產生預定形變而形成的,因而壓痕效果受壓痕鋼線、底模和壓力三大因素的影響。因此,壓痕鋼線和底模的合理選擇、壓力的正確調校,是確保壓痕線達到工藝要求的關鍵。
壓痕鋼線選用不當而造成的爆線現象,主要是由於壓痕鋼線偏高,致使壓痕力過大所致,這時的爆線位置出現在壓痕線的中間。選用壓痕鋼線時,可參考此關系式確定壓痕鋼線的高度:壓痕鋼線的高度=模切刀的高度一紙張厚度±修正值(0.05~0.10mm),其中,修正值受選用的底模厚度、紙張、紙盒結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應視具體情況而定。
普通卡紙一般採用標準的模切刀(高度為23.8mm)進行加工,也就是說如模切刀的高度不變,則壓痕鋼線的高度主要取決於紙張的厚度,實際應用時,鋼線的高度應隨紙張的厚度增加而減小,隨紙張的厚度減小而增加。因此,在加工過程中,若紙張厚薄不一致時,偏厚紙張的壓痕線則會出現輕微爆線現象。
由於自粘底模具有安裝方便快捷、壓痕質量穩定等特點,目前被普遍應用於壓痕加工。選擇底模時,可根據產品的特點和要求選用相應槽寬和槽深的壓痕底模若壓痕底模選用不當,同樣會造成爆線現象,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壓痕槽寬偏小;二是底模偏厚。前者的爆線位置出現在壓痕線的兩側;後者的爆線出現在壓痕線的中間。選用壓痕底模時,應根據紙張和鋼線的厚度進行選擇,一般地說,壓痕槽深約等於紙張的厚度;槽寬約等於1.3~1.5倍紙張厚度與鋼線之和。如常用的230gm2、厚度約0.31mm的白卡紙,應選擇槽寬為11~1.2mm的底模,若選擇10mm槽寬的底模則容易壓痕爆線;選槽寬為1.3mm的底模,則影響紙盒成型尺寸精度。
實際應用時,要在印品上獲得理想的壓痕線,要註意壓痕鋼線與壓痕底模的選配使用,也就是說,壓痕鋼線的高度也應根據壓痕底模厚度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若壓痕底模厚度增加,則壓痕鋼線高度應適當降低,反之亦然。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有時要根據客戶要求提高紙盒的壓痕效果,使紙盒上機包裝時更易於折疊成型,需適當加大壓痕槽的深度,但這樣往往會導致壓痕爆線。究其原因,是因為壓痕槽的深度一旦增加,則底模的厚度也相應增大,當在原來的恆定壓痕力下更換壓痕底模,而壓痕鋼線的高度及其對應的壓力卻未做相應的調整時,紙張的壓痕線深度增加,以致變形量超出了紙張的變形極限,出現壓痕爆線。要解決此問題,需重新調校壓力,若仍未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則要適當地減小壓痕鋼線高度。
生產過程中若更換新的壓痕底模時,一定要註意使壓痕鋼線與底模的壓痕槽套準,否則,也會導致壓痕線的邊緣爆線。此外,壓痕鋼線松動而發生傾斜,或壓痕底模移位也會出現壓痕線爆線,這種爆線爆裂位置也常常出現在壓痕線的邊緣,這時需要重裝並緊固對應的壓痕鋼線和底模,必要時需要更換。

印刷廠模切壓痕常見故障一:壓痕鋼線或底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