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廠模切壓痕常見故障四:切邊不光潔或起毛
1.模切刀的影響
在加工過程中,隨著模切時間的增長和產品數量的增加,模切刀就會漸漸變得不夠鋒利,紙張還沒有完全切開時,壓痕使紙張產生拉力把紙張撕開而產生紙毛;鋼刀發生松動時,也會使切邊產生紙毛和紙塵。選用模切刀時應盡量選用優質的模切刀,因為優質的模切刀都是經過特別塗層處理的,這樣的刀鋒潤滑易切,並能降低模切時產生的紙毛,提高刀線的耐用率。
2.壓痕鋼線或底模的影響
壓痕時產生的拉力是導致模切起毛的一個重要因素。壓痕鋼線和底模是壓痕拉力的直接影響因素。
因此,要改善切邊起毛,一方面,可通過降低鋼線高度的辦法來降低壓痕拉力,例如,在模切壓痕設置中,由於刀線之間的距離過小而致使產品出現毛邊時,需適當降低壓痕鋼線的高度來減少壓痕時使紙張產生拉力把紙張撕開而產生的紙毛現象;
另一方面,也可在不改變鋼線高度的情況下,通過適當減小底模的厚度(可參照“底模厚度=模切刀的高度一壓痕鋼線的高度”),若使用的底模厚度大於參照值時,即可適當降低底模厚度,但最好不要低於此值,否則會影響壓痕效果,這樣做的目的在允許的範圍內將壓痕拉力降至最小,以減少其對模切的影響。
3.模切膠條的影響
模切膠條在模壓加工中起到彈壓紙張的作用,一方面使紙張順利分離;另一方面是壓緊紙張,以減少壓痕對紙張產生的拉力對模切的影響。實際應用時,要根據紙張纖維方向不同,選擇不同硬度的膠條,通常與紙張纖維垂直方向的膠條要比平行方向的膠條硬一些,這樣對避免切邊起毛現象有一定的作用。模切膠條一般粘貼在模切刀的兩側,與鋼刀的距離為2m為宜(最小距離不能小於15mm),如果距離太近,會使膠條在受壓時產生側向分力,容易破壞紙張的連點或使切邊起毛,影響模切效果。
4.底模鋼板的影響
由於產品的模切加工採用“硬切法”的模切方式即通過施加一定的壓力使模切刀將紙張直接在鋼底板上切開,久而久之,鋼底板上就會出現越來越深的刀槽,致使模切出來的產品切邊不光潔或起毛,即使更換新刀,切邊不光潔或起毛問題雖稍有改善,但難以消除。要解決此類問題,須將鋼底板打磨平整後再使用,必要時需更換鋼底板解決。
此外,底模鋼板固定得不牢固,或中間凸起與四周邊緣不水平,就會導致鋼板受力不均勻而過早形成刀槽而產生毛邊,這種情況在手擺平壓平模切加工中較為多見。
5.紙張的影響
在加工過程中,紙張本身對模切起毛也產生一定的影響。對於纖維較長的紙張,模切時產生紙毛的機會要少些;而對於纖維較短的紙張,模切時則較容易產生紙毛。因此,實際操作時,要針對紙張纖維較短、紙質發脆的特點,適當地降低壓痕鋼線的高度。此外,對於些為增強包裝外觀效果而採用的覆膜卡紙(如金銀卡紙、玻璃卡紙等),模切時更易產生起毛現象。可通過採用經磨製帶塗層的直紋高鋒刀進行模切加工,會取得較好的效果;同時也可考慮將模切壓痕與凹凸壓印加工分開進行,以避免凹凸壓印力對模切產生的影響,從而減少切邊起毛的幾率。

印刷廠模切壓痕常見故障四:切邊不光潔或起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