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常用術語(十二)
(111)燙背( back baking)。燙背是將包本後的平裝書籍快速烘乾燙平。燙背分手工燙背和機械燙背兩種:手工燙背是用刮板或鐵棍在書背上滾動使書背平實;機械燙背是利用燙背機的壓力使書脊平實。
(112)雙聯裝訂( duplex binding)。雙聯裝訂是兩本相聯在一起的毛本的裝訂工藝。
(113)扒圓( rounding bending)。扒圓是圓脊精裝書在上封皮前,先把書芯背部處理成圓弧形的工序。扒圓一般是用機械方式完成的,舊時也有用簡單工具進行手工扒圓的。
(114)起脊( backing)。起脊是精裝書在上書殼前,把書芯用夾板夾緊夾實,在書芯正反兩面接近書脊與環襯連線的邊緣處壓出條凸痕,使書脊略向外鼓起的工序。起脊的加工方法有兩種:一種手工起脊,一種是機械起脊。手工起脊亦稱敲背,是將經扒圓的書芯夾緊後,用木製或鐵制的錘子均勻地敲擊書背,使之起脊。機械起脊也稱軋脊,機械起脊的工序是和扒圓工序連起來進行的,統稱扒圓起脊,是精裝書芯加工聯動線的組成部分。起脊可防止扒圓後的書芯回圓變形。回圓指的是扒圓後的圓書脊在扒圓後變形,圓弧變小的現象。
(115)插頁( Insert)。書刊中插入不成帖的零頁稱插頁。但現在報紙中夾的非報紙的書帖也常稱插頁。
(116)折疊式插頁( gatefold)。把大於成品尺寸的零頁折小後,插入書冊,稱折疊式插頁。
(117)模切(die-cut),以鋼刀排成模(或用鋼板雕刻成模)、框,在模切機上把紙片軋切的工序。
(118)壓凹凸( embossing)。也稱凹凸壓印。用凹凸兩塊圖案相同但凹凸方向相反的版,把印刷品壓出浮雕狀圖像的加工。凹凸壓印可以在平面的印刷品上產生類似浮雕的藝術效果,使畫面具有層次豐富、圖文清晰、立體感強、圖像逼真等特點,是紙容器或紙製品錶面整飾加工的方法之一。壓凹凸通常是依照印紋的輪廓壓凸,而在空白紙面上壓凸紋的、不上色的也稱為素壓凸,。
(119)壓痕( crease)。利用鋼線,通過壓印,在紙片上壓出痕跡,或留下供彎折的槽痕。
(120)上光( coating)。通過塗布機或印刷機在印刷品錶面塗上(或噴、印)一層無色透明的塗料,也稱清漆或光油,乾後起保護及增加印刷品光澤的作用。主要用於圖片、畫冊、商標、包裝潢及商品宣傳等方面。過去採用的上光樹脂有古巴膠、失水蘋果酸改性松香樹脂、丙烯酸酯樹脂及硝化棉等。目前採用紫外線照射使光油固化的UV上光工藝得到迅速發展。

印刷常用術語(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