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包模切產生的故障和解決方法
產生原因
(1)模切刀選用不當或者模切刀本身存在質量缺陷,如刀刃出現捲曲、缺損現象。
(2)裝版時,總體壓力調得過高,模切刀刀刃被壓壞。
(3)局部換模切刀後未局部減壓,導致新模切刀壓力過大,損壞刀鋒。
(4)煙包通常是大批量生產,在長時間的模切過程中,模切刀肯定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磨損,在煙包是被勉強壓斷而非刀鋒切穿的情況下,容易產生毛邊。
(5)模切壓力不夠,紙張未被切穿,而是在清除廢紙邊時被撕斷。
(6)模切鋼底版長時間使用後產生刀槽,粗糙的刀槽極易嚴重損壞模切刀,進而造成毛邊。
(7)模切刀側膠條的硬度、高度不合適或者粘貼距離不合理。硬度太低、高度不夠或者與模切刀的距離太遠,都無法有效壓緊紙張;膠條硬度、高度太大或與模切刀距離太近,會使模切刀未完全切下時,煙包就被膠條強行拉扯斷裂,上述兩種情況都會造成毛邊。
(8)當模切刀和鋼線距離太近時,煙包會在膠條與壓痕底模之間形成拉扯,造成毛邊
(9)煙包承印材料本身的模切適性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毛邊故障的出現幾率,比如:金銀復合卡紙往往易於出現絲狀毛邊,而白卡紙、玻璃卡紙則多見粉狀毛邊;纖維較短的紙張雖然成本低,但也易出現毛邊,纖維較長的紙張相對較少出現毛邊,但成本較高
(10)目前,平壓平模切版的底模絕大多數使用的是18mm厚的多層復合膠木板。從理論上講,木板的質地、均勻程度以及抗變形程度,會影響模切角度,從而間接造成毛邊現象。但是由於實際生產中煙包用模切底模均使用硬質、均勻、平整的優質木板,甚至是膠模板和鋼模板,故在模切生產中因刀模基材導致毛邊故障的情況並不多見。
解決方案
(1)選用合適的模切刀。大批量生產時,應盡量使用經過塗層處理的高品質橫紋矮鋒刀,以延長模切刀的使用壽命,從而避免毛邊。發現模切刀損壞時應該及時更換新刀。刀鋒損壞或捲曲輕微的情況下,可使用細砂紙蘸取適量機油,沿鋼刀兩側輕輕將刀鋒磨平滑,但一定要註意不要讓砂紙直接從正面磨損刀鋒。
(2)由於機械及其他多種原因,模切過程中調版時,壓力不可能絕對平衡一致,應選擇合適的初始壓力。與其頻繁處理毛邊造成的質量缺陷、時間的浪費,不如一開始就使用較低的總體壓力,多花半個小時進行墊版工作。
(3)舊模切刀經過長時間磨損後,刀鋒比新刀要矮,因此更換新模切刀後要註意立即進行局部減壓,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加減壓力至剛好切穿煙包產品。
(4)應該在生產中,總結出正常情況下模切刀的使用壽命,制定刀模監測管理相關標準,並嚴格按標準及時更換全套新的模切刀,乃至更換新的刀模。
(5)加大機台抽檢力度,如果發現有粘連、毛邊故障,須立即局部增加壓力。這里需要特別註意的是,要分清毛邊究竟是因為壓力不夠引起的粘連毛邊,還是因為壓力過重、壓壞模切刀所致,並採取不同的處理措施。否則會適得其反,使毛邊現象更加嚴重。
(6)裝版前或者模切過程中出現毛邊時應仔細檢查模切鋼底版,若模切鋼底版上有很淺的刀槽,可用砂紙磨平;若刀槽明顯,則需要更換鋼底版(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把模切底版換面使用或者外發專業公司整體磨平)。刀槽輕微且比較平滑時,毛邊不嚴重,但刀槽過深、尤其是刀槽不規則或刀與刀槽未充分吻合,肯定會出現嚴重的毛邊故障,此時即使頻繁更換模切刀也無法有效解決問題。
(7)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膠條。通常情況下膠條的粘貼位置以距離模切刀1mm左右為宜。慣用的膠條選用標準如下:模切刀間距小於8mm時,應選擇硬度為肖氏硬度60度的白色固體膠條;模切刀間距大於10mm時,應選用肖氏硬度為35度的灰色透氣型海綿膠條;當模切刀與鋼線的距離小於10mm時,則應選用肖氏硬度為70度的白色拱形膠條。但筆者認為實踐中,選用膠條的唯一標準就是實際效果,需要視生產實際情況靈活處理。因膠條不合適而產生的毛邊故障多是由於膠條硬度不夠造成的,一般換用更高硬度的膠條後即可解決。如果換用硬膠條後出現壓痕印,在硬膠條旁邊緊貼一條較軟的膠條即可,它能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

煙包模切產生的故障和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