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印刷的定義及過程
按國家標準GB9851.1-90中的規定,印刷是指“使用印版或者其他方式將原稿上的圖文信息轉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藝技術”。印刷是對原稿上的圖文信息進行採集輸入、處理傳遞並復制到記錄媒體上的圖文信息處理技術,按照復制方式可分為傳統印刷和數字印刷兩類
傳統印刷是指以文字原稿或圖像原稿為依據,利用直接或間接的方法製成印版,再在版上塗布黏附性色料,在機械壓力的作用下,使印版上一定量的黏附性色料轉移到承印物表面,從而得到復制的批量印刷品的技術。由於圖文復制技術在不斷地發展,已出現了靜電印噴墨印刷等方法,因而有些新的印刷方法,不一定需要施加壓力,所以不再把機械壓力作為印刷的必要條件。
廣義的印刷,實際上是製版、印刷、印後加工的總稱。狹義的印刷是指將印版上的圖文信息所黏附的色料轉移到承印物錶面的工藝技術。
印刷品具有傳播和存信息的功能,它與錄音、錄像、攝影、電影、電視等的信息儲存方法不同,它不需借助任何儀器設備,通過眼睛的感官即可獲得信息。因此,自有印刷術以來,它在信息的傳輸和存儲上,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儲存的手段越來越多,但印刷作為最基本、最簡便的信息儲存手段,仍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可能被其他信息儲存方法全部代替。現在的印刷已經遠遠超過傳統意義上的印刷概念,所以有學者提出,把印刷這個用了上千年的名詞換成“圖文信息傳播”。
印刷是將數字形式描述的版面信息直接轉換成印刷品的過程,即從計算機直接到紙張。數字印刷是印刷技術數字化和網絡化發展的一個新生事物,是當代印刷技術發展的一個趨勢。
原稿上的圖文信息,經數字化採集轉為數字文件,在數字印刷機上由數字文件中的數據直接控制輸出設備,使色料在承印物著色,印刷過程無須壓力和通常意義上的印版,又稱為無版印刷或無壓印刷印刷品的生產,一般要經過原稿的選擇或設計、原版製作、印版製作、印刷、印後加工個工藝過程。
也就是說,首先選擇或設計適合印刷的原稿,然後對原稿的圖文信息進行處理,製作出供曬版或雕刻印版的原版(一般叫陽圖或陰圖底片),再用原版制出供印刷用的印版,最後把印版安裝在印刷機上,利用輸墨系統將油墨塗布在印版錶面,由壓力機械加壓,油墨便從印版轉移到承印物上,再經印後加工,便成了適應各種使用目的成品。現在人們常常把原稿的設計、圖文信息處理、製版統稱為印前處理,而把印版上的油墨向承印物上轉移的過程叫做印刷,印刷品整飾處理稱為印後加工。這樣一件印刷品的完成需要經過印前處理、印刷、印後加工等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