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設計標點符號的排版方法【步殼印刷】
標點符號的排版法分豎排和橫排兩大類。早期的豎排書籍都把標點符號排在行外的兩側,右側排逗號、句號等,左側排專名號書名號,這個排法稱為“雙側排”或“雙面裝”。後來發展為左側排專名號和書名號,其他符號排在行內,稱為“單側排”或稱“單面裝”。
解放後開始推行橫排,橫排的標點符號都排在行內,而且排版方法日趨規範,大大簡化了排版工藝。為了適應橫排的排版需要,橫排的引號改用“”、“’,書名號改為《》。同時對標點符號在活字字面上所占的位置也作了修訂,將原來一律居中,改為靠邊或靠角,譬如“()”和“《》”靠括在其中文字的一邊排,“,、。?!:"等改為橫排靠前面文字的左下角,豎排靠上面文字的右下角,使得版面更為美觀悅目。
書刊版面經常遇到兩種標點符號排在一起的情況。按原來一個標點占一個字位的排法,勢必顯得空間過大,版面鬆散,譬如等。後來,在排版工藝規程上,對此做了規定,規定遇到這種情況時,前面的標點符號改用半形,即占字位的1/2的大小。
在計算機排版系統中,以占一個字元位置的稱為全形,占半個字位(也就是鉛排時所稱的二分)稱為半形。因此目前的排版系統,大多以全形和半形來區分不同的標點符號。在西文排版中,採用半形標點符號,在中文排版中採用全形的標點符號進行排版,在中英文混排時,也採用這個原則。由於現在的文字輸入往往來自作者本人,作者對全形和半形的使用不是太重視,使得得到的文稿中經常有全形和半形混合的情況,因此有必要在排版過程中加以統一。
不同的排版軟件對標點符號的處理方法有細微的差別。一些排版軟件上提供選項,可讓排版人員挑選。標點符號的排版法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一種出版物的版面風格,排版工作者要瞭解委排出版單位的工藝要求和設計意圖,合理地選用標點符號的排版法。
標點符號的排版方法,大約有4種。
①全開式。除了兩個標點符號連在一起使用時,前一個標點符號用半形外,單獨使用的標點符號全部占一個字位。這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標點符號排版方法。
②開明式。是最早在開明書店的出版物上使用的一種排版形式。這種形式的特點是:凡是表示一句話完了的符號,如句號、問號、驚嘆號、冒號等,都用全開;其他標點符號一律用半形。在方正的排版軟件上,開明式其中一種排法。與全開式相比,開明式排出的頁面比較緊湊,換句話說,排出的版面比較密,閱讀起來比較緊張。
③行末半形式。也叫行末二分式,是將版面上的全部標點符號都排成半形的排版形式,這種形的特點是能保證行末的版在一條直線上,版面整齊、美觀。這是活字排版時代為使版面齊行的措施。在計算機排版系統中,這個功能通過軟件計算,採用壓縮其他標點符號的寬度或增加字距的方法,不需要按行末二分式也已經能夠實現這個功能
④全部半形式。也稱全部二分式。是將版面上的全部標點符號(破折號、省略號除外)都用半形排版的形式。這種形式多用於工具書及其他密排版面。

書籍設計標點符號的排版方法【步殼印刷】